6、小太陽從山溝溝裏升起――子洲縣村村通電紀實(2 / 3)

為了取得村村通電“百日會戰”的勝利,子洲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村村通電會戰指揮部,有關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各村成立了由村民推選的通電領導小組。同時,狠抓了責任落實。縣級六套班子領導聯係各鄉鎮;縣上抽調42個部門、單位,協助解決指定通電村的實際困難;有關鄉鎮抽調專人配合村幹部包組包戶,解決通電中的具體問題。要求所有參戰的各級負責人,既要向人民負責,又要向上級負責。在具體工作中,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責任。

實現村村通電,困難重重。一是資金嚴重不足,省上到位資金僅55萬元,10萬元已用於上半年通電,“百日會戰”隻剩45萬元,而這次“會戰”還需400萬元;二是連年頻繁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農業減產,人心不穩;三是通電越晚的村更偏遠、更貧困,一些群眾認識模糊,對投資有後顧之憂,依賴心理嚴重。種種困難,歸根到底是資金問題。

子洲縣委、縣政府狠下決心,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千方百計解決資金問題。縣電力局由縣財政擔保,從農行貸款30萬元;縣財政借支30萬元;縣級部門、單位捐資23萬元;縣上擔保縣電力局賒欠廠家材料款80多萬元;實施通電的村由相關鄉鎮擔保,累計貸款40萬元;群眾集資260多萬元。通過全縣上上下下、方方麵麵的協作奮戰,千難萬難得到克服,通電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創造光明的人,就是一種光明。光明,飽含著希望;光明,流淌著熾愛;光明,充滿著奉獻。

在子洲各界,團結互助、節衣縮食辦電的感人情景隨處可見。

“百日會戰”開始後,子洲縣計劃局首先向扶貧點――電市鄉李渠村捐資5000元。局長王誌仲親自到點上調查研究,製定扶貧計劃,解決具體困難,使該村在“百日會戰”的第55天便成功通電,打響了“會戰”第一炮。

縣交警大隊為駝巷鄉奧塔村捐資1.2萬元。縣土地管理局為淮寧灣鄉寬焉村捐資1.1萬元。縣農業銀行不僅為通電村捐資1萬元,還為全縣通電工程積極組織放貸。縣工商銀行、國稅局等部門積極為幫扶通電村捐資,並派專人深入村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無電村的幹部群眾為了擺脫貧困,盼電心切,對引電進村、改變無電狀況,熱情極高。

老君殿鎮棗灣村地處偏僻,丘陵地帶,地少人稀,經濟條件落後,1993年人均年收入300多元,近幾年不斷有人往外搬遷。村黨支部書記惠玉平說起電的事講到:“電是遲早要解決的,不然,影響可大了。再苦、再窮、再難,也要解決用電問題。”為解決部分群眾困難,他個人貸款2萬多元,墊支了本村通電資金缺口。駝巷鄉奧塔村村長馬普潤為村裏通電個人墊支5000多元。

縣農牧局副局長張旭峰、老君殿鎮人大主席張慶華、裴家灣鄉黨委常委張憲等同誌,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無私奉獻,受到群眾的交口稱讚。為了幫助全縣最後一個通電村張家渠村趕在春節前通電,老君殿鎮的鄉幹部直到大年三十才返回家。

一些通電村人煙稀少,勞力不足,便又出現了村幫村、戶幫戶、義務投工投勞的感人場景。裴家灣鄉王家砭、新莊等村,在本村架設線路的同時,抽出勞力義務為鄰村拉運材料、栽杆架線。

排除各種障礙、清除各種阻力成了群眾自覺的行動。吳家廟溝村一排柳樹影響了架線,樹主自覺將十幾棵碗口粗的柳樹砍倒。陳家崖村的線路要經過王勝亮家的棗樹林,他毫不猶豫地對施工人員說:“哪棵擋就砍哪棵。”李家渠村的線路要從村民王玉山的樹林經過,他當即讓兒子鋸掉擋線的楊樹。

一枝一葉總關情。子洲人民更沒有忘記電力部門為此付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