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陝西地方電力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二三事(1 / 3)

當幹裂的土地變得濕潤,即將枯萎的莊稼重新泛起希望的綠色;當肆虐的洪魔變得溫順,瀕臨毀滅的家園重新亮起希望的曙光;當失學的兒童走進課堂,已經破滅的夢想重新喚起希望的追求……你可知道,陝西地方電力職工為此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13000多名陝西地方電力職工時刻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陝西電業為陝西”的服務宗旨,謀事想民,幹事為民,在支持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實施“電力扶貧共富工程”中,堅持企業利益服從社會利益不動搖,向黨和政府以及三秦父老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抗旱:為了大地的豐收

1997年5-6月,陝北榆林市遭受了十年不遇的大旱,土壤含水量隻有0~2%,幹土層厚達一尺多,嚴重影響了全市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烈日炎炎,旱情嚴重,灌溉當急,供電緊張――這一情況使電力職工與農民們一樣心急如焚。

為此,陝西省農電管理局在此前就作了安排,要求各基層單位一定要確立“抗旱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的指導思想,“在係統負荷緊張時,優先保證抗旱用電”。榆林供電局按照省局緊急通知精神,及時成立了“抗旱用電領導小組”,郝鵬飛局長、劉文強副局長和任丁銀副總工程師分別帶隊,一方麵奔赴旱情嚴重的靖邊、定邊、清澗縣指導抗旱,一方麵到山西天橋水電站和神木店塔電廠協商解決電力供求矛盾。

防重於治。對於定邊、靖邊兩縣每到抗旱季節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用戶爭電搶電的現象,榆林供電局先前就作出了安排,先後對東坑和白泥井變電站進行了增容改造,並改變了靖邊110千伏變電站到張畔35千伏變電站的電聯線路,從根本上解決了用電矛盾。

從6月初開始施工,施工人員冒酷暑、戰風沙,經過5天苦戰,終於將投資64萬元、容量2×500千伏安的兩台35千伏主變提前6天安裝到位,變電增容改造順利實施,線路改造工程也在克服重重困難中有序進行。

市、縣電力部門擯棄單純企業效益觀念,為了增加抗旱期內低電價農電供應,限製了磚井變供電區域內的高電價工業負荷,損失40多萬元,而且盡可能將抗旱負荷安排在晚負荷低穀段,保障用電。同時,各局站加強設備檢修、維護,嚴格值班、調度,確保萬無一失。

7月2日,改線工程按時完成,東坑變改由榆林網供電,使定邊、靖邊兩縣各增加了5000千伏安的供電能力。靖邊縣10多個鄉(鎮)灌溉用電得到解決,定邊縣16萬畝久旱待澆的水地得到灌溉。

當縱橫的電網穿越“三邊”的天宇,當馬達轟鳴揚碧波、田野開顏返新綠的時候,旱區的群眾滿含熱淚,手捧雞蛋,送上茶水,慰問施工人員,感謝電力部門“增容改線,雪中送炭”的恩情。

入夏以來,由於網內小火電廠檢修頻繁,天橋水電站和小水電站因枯水及抗旱用水全部停機,限電較多,給抗旱帶來困難。榆林供電局積極與店塔電廠及天橋水電站進行協商,解決了機組穩定運行和增加電力供應的問題,為全區的抗旱用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基本順利度過了抗旱階段,千裏旱塬重現生機,塞北大地歡天喜地。

排灌:荒灘薄地成良田

被省政府確定為“救命工程”、“翻身工程”的大荔縣朝邑內灘排灌工程,是為了解決黃河灘移民群眾的吃飯問題而修建的重點工程。工程總投資4500萬元,修建5個抽排水站,裝機容量1580千瓦,可灌溉耕地8萬餘畝。工程基本完工後,由於供電問題未解決,未能充分發揮效益,大荔縣委、縣政府和移民群眾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