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年屆半百貸款買房 知天命險過鬼門關(1 / 2)

張大千半生漂泊,年屆半百還沒有自己的房產。抗戰勝利後,他來到北平,準備用賣畫收入買一處房產,未料偶遇《韓熙載夜宴圖》等國寶,原本準備買房的錢悉數買了古畫,還欠了一大筆債。然而,他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居無定所,老是四處打遊擊也實在不是個事兒。

正在這時,四川省號召“重建家園,安居樂業”,省政府為了扶持抗日戰爭中失掉住房的災民,發放了一批“住房建設貸款”,可以在房屋建設好後分期償還,條件十分優厚。政府還特地在成都市西郊金牛壩的地方專門劃了一塊地皮,作為省政府“房屋貸款”的指定建築用地。

金牛壩地處成都市西麵十多華裏處,是從成都到都江堰和青城山的必經之地。往西是著名的千年古鎮郫筒鎮,鎮外有一座“望叢寺”,寺內紅牆環繞,古木參天,湖光瀲灩,樹影婆娑,竹影柳絲繚繞,環境十分清幽靜謐。張大千對這個地方非常傾心,想設法搞到“貸款”,在這裏建一座房子安家。

可當時申請貸款的人很多,貸款數目又太少,真可謂僧多粥少,杯水車薪。張大千想到貸款無望,心裏十分著急。好在他的朋友遍天下,各界人士都有。其中一位中央銀行成都分行的經理楊孝慈,親自為張大千貸款一事出麵,辦交涉、填表格、做擔保等等,內部一疏通,張大千的“建築貸款”竟然就成了。

貸款一下來,就得選地皮,做設計,買建材,蓋房子等,一大堆事令張大千十分發怵。關鍵時候才能體會到朋友的重要和友情的珍貴。

當時任四川省主席的張群與張大千交情甚篤,卻一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用張群的話來說,就是“熟而不親”,張大千有意與張群保持距離,是因為他對那些“攀龍附鳳”、“拉大旗作虎皮”等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的作風十分反感,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嫌。他不願同官員們往來,極少向官員送畫,包括張群,張群所收藏的張大千的畫,都是自己花錢買來的,但長期以來,他卻對張大千十分關照。

熟知張大千性格的張群,絲毫不計較他對自己有意保持距離,反而更加尊敬和關心他。他聽說張大千借到建築貸款後,即召來他的弟弟張達泗,給張大千建房一事幫幫忙。當然,前提是要保密,否則,張大千是決不會接受的。於是,張大千在金牛壩的房子,從選址、設計,到購買建築材料、請建築隊施工、室內裝潢等一應事宜,都是張達泗一手操辦,辦得十分妥帖漂亮。

張大千在金牛壩的房子,與張達泗、楊孝慈的房子成“品”字形排列,其中張大千的房子最有特色。年近半百,終於有了自己的房產,雖然是貸款修建的,畢竟有了自己的房子,張大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搬了進去,怡然自得,安居樂業。

在金牛壩住了幾天,夫人們和學生們一起鼓噪,要給張大千過五十歲生日。張大千突然想起命相學家彭了豐(安徽道人,崇拜道教真人張三豐,故改名了豐,算命算得極準,號稱“神算子”、“彭真人”等等)曾警告他的一句話:“張先生,請恕在下直言:你的須根竄過喉結,恐怕難過知命之年!敬請留意,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