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2 / 3)

(三)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發展與政治文明進步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精神文明對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並且影響著兩個文明建設的速度和方向。現代化建設作為一個整體,包括經濟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製度現代化三個方麵,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能夠全麵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人的素質的提高,不僅是提高生產率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證法律製度正確實施的重要條件。在一個思想、文化和道德水準普遍低下的社會,無論經濟的迅速增長還是法律的普遍實施,都是不可想象的。

當代經濟正向知識經濟邁進,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日益顯現其重要性。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經濟建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新的科技成果的采用,不僅可以改進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同時也能夠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隻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普及科學知識,才能使我國經濟在進一步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過程中保持競爭力。

良好的道德風尚是製度文明進步的重要條件。在市場經濟體製下,通過商品交換,平等、自由、自主、自律精神的發育,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尊重他人正當權益觀念的形成,遵紀守法風尚的普遍化,是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前提,也是完善立法、司法與執法製度的重要條件。同時,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社會科學和法學理論的繁榮,不僅為法律職業提供合格的人才,而且可以為立法、司法和執法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提供理論指導。

三、憲法與精神文明的關係

現代社會,法治是政治文明存在的基本形式,憲法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因此,憲法與精神文明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係。具體而言,這種關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憲法是精神文明發展的產物

近代憲法的產生是以商品經濟的發展為經濟條件,以民主政治的建立為政治條件,以羅馬法的複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廣泛開展為思想條件的。羅馬法作為簡單商品經濟的第一個世界性法律,對私人財產權提供了完備的保護,成為憲法保障個人權利的法律基礎。宗教改革摧毀了封建製度的神學支柱,確立了資本主義的新教倫理,使宗教信仰成為個人的良知自由,為憲法的產生打掃出了一片空地。啟蒙運動高舉理性的大旗,運用自然法學說和社會契約論,用人權反對神權,用民主對抗專製,使自由、平等、博愛等觀念深入人心,為運用成文憲法構建近代民主政治描繪了理想的藍圖。

(二)近代精神文明為憲法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民事經濟交往在整個社會關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作為調整經濟關係的民事法律規範不斷得到完善,並逐漸從諸法合體、民刑不分的傳統法律體係中分離出來,由此引起了整個法律體係的部門分化。法律關係的複雜化和法律部門的分化,產生了對法律進行重新整合的要求,需要有一部淩駕於其他法律之上、保證整個法律體係統一的法律對社會關係進行全麵調整,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也就應運而生。這一過程並不是完全自發實現的,在憲法產生以前,近代社會科學主要是政治學和法學為憲法的製度設計和製度運行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可以說,近代憲法的產生,沒有社會科學特別是法學理論的發展,沒有職業法律家的創造性探索,是不可能的。

(三)憲法體現精神文明的方式

一定形態的物質文明和製度文明,都需要並創造著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那種認為隻有社會主義才有精神文明,資本主義沒有精神文明的認識,是沒有根據的。當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資本主義或其他社會形態下的精神文明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因而我國憲法體現精神文明的方式與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也存在重大差異。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憲法通常並不使用“精神文明”概念,也缺乏關於精神文明的完整全麵的規定,但它們采用文化製度的規定來調整精神生產關係,鼓勵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精神文明概念是我國憲法的獨創。憲法不僅明確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就此作了比較全麵而係統的規定。對精神文明的規定成為我國現行憲法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標誌之一。

四、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指導方針和根本任務

根據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和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

(一)戰略地位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是關係到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大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麵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這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製度的一個重要標誌。這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所作的全麵、科學的概括,使憲法確定的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任務更為具體。可見,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