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政黨與政黨製度(3 / 3)

第二,華盛頓的道德品質促成了美國總統任期4年、不可超過兩屆製度的確立。最初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任期4年,準予連選,連任沒有限製。鑒於華盛頓曾兩次全票當選總統,在美國德高望重、業績輝煌,世人普遍認為他會終生連任。可華盛頓卻不這麼想。他認為,要是在總統的位置上一直呆到壽終正寢,那和君主製又有什麼區別?民主共和豈不徒有虛名嗎?因此,在第二任總統即將期滿之際,他下決心引退。華盛頓在卸職演講中說:“即使值政府運行最佳期間,判斷失誤之處也在所難免。最初,我就意識到自己才疏學淺,經驗匱乏,從而促使我懷疑自己能否勝任,也許在他人看來更是如此。況且,隨著衰老而來的負重感也與日俱增,它無時不在提醒我,退休已是刻不容緩。”他主動卸任,讓位於亞當斯。從此,連任至於兩屆,便成了美國總統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第4任總統傑斐遜就是以華盛頓為榜樣,堅決放棄第三次連任的機會。這種默契,一直延續到羅斯福,隻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特殊背景,才不得已破例,羅斯福在總統職位上呆了四屆。在他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美國總統任期限於兩屆。

第三,華盛頓的道德品質促成了美國總統退休後仍為平民製度的確立。1797年,65歲的華盛頓順利地完成了權力移交,一身輕鬆地返回了他的弗農山莊。他的孫女記錄道:“祖父……為再次成為農民華盛頓而無比高興。”曆史上許許多多傑出的統治者,都希望身後被供奉在高堂大殿,享受芸芸眾生的歌功頌德,享受子孫萬代的頂禮膜拜。華盛頓則恰恰相反,1799年12月14日,彌留之際的華盛頓對秘書利爾說:“我要去了,請給我合乎常禮的安葬,在我死後兩天,把我送進墓地。你聽明白了嗎?”利爾回答:“聽明白了。”“那好。”華盛頓伸出了手指探了探自己的脈搏,隨即溘然辭世。他的墳墓非常普通,就在弗農山莊,一座掩映於綠蔭中的紅磚建築,門作橢圓形,兩邊分別懸掛著美國國旗和華盛頓州旗。

華盛頓說得很清楚:“我的遺體將以普通人的方式埋葬,無需什麼隆重儀式,也不要什麼墓前演說。”

曆史唯物主義從來不否定英雄人物在曆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法律畢竟是由人設計,而非由上帝賦予的。審視一下人類法製史,便不難看出,英雄或偉人的美德與良好的法治形成息息相關,人民的利益要求和意誌常常通過人民中的傑出人物的品行、主張來體現。筆者在文中所言的德治,是指在法治尚未觸及而將要觸及的領域,由道德維係的一種統治狀態。良好的法治正是從這種德治轉化而來,一部法製史亦可以說是不斷把德治的某些內容轉化成法治的曆史。

江澤民同誌指出,廉政建議要德治、法治並舉。這是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道德與法律都是調整人的行為的重要規範,各有其自身領域,但又相互滲透轉化。德治不是萬能的,法治也不是萬能的。兩者相得益彰,剛柔相濟。然德治在時間上總是先於法治的,所以,法治的源頭在德治。

國家製度內涵

國家製度國家性質――國體國家形式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標誌

政權組織

國家形式

國家結構

國家標誌

“複習思考題”

一、問答題

1.為什麼說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

2.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性質、組成和任務是什麼?

3.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是什麼?

4.我國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基本方針是什麼?

二、討論題

在1991年之後,不少民主黨派向中央提出修憲建議,要求在憲法中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規定下來。1993年2月16日,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發表,內容涉及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提及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3月1日,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向中共中央提出應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建議。中共中央在3月18日提出的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補充建議中,根據十四大的精神采納了這個建議。3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其中第4條規定:“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末尾增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討論:

結合這一事例,分析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作用。討論要點提示:

(1)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前提。

(2)政治協商製度與人大製度不同,政協的建議帶有谘詢性質,不具有法律效力。

(3)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拓展了人民參政議政的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特征。

三、事例分析

1.德國1967年7月24日根據憲法第21條第3款製定了《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政黨法》。該法就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內部組織、選舉、賬目、取締違憲政黨等都做了規定。20世紀50年代,實行政黨基本法還隻是個別國家,到目前,已有十多個國家通過了關於政黨的基本法律,如德國、韓國(1962年)、印度尼西亞(1975年)、墨西哥(1977年)、土耳其(1983年)、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2001年7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了俄羅斯政黨法。

根據你所學知識,談談政黨活動法律化的原因以及我國有無必要製定政黨法?

2.執政黨地方黨委能否成為被告

(1)盜伐林木案黨委成被告

1998年3月,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東升村兩個采伐點內240多立方米國有林木(折合木材體積近500立方米)被盜伐,這些被砍的山林幾十年內都無法恢複。經調查發現,這起特大盜伐林木案是在華坪鄉黨委及當時的鄉黨委書記唐德明的決策下實施的。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保證地板條精加工廠及時開工,唐德明主持召開鄉黨委會議,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又無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決定將采伐點定在東升村,采伐國有林木。2001年12月,該案曆經曲折,由鎮坪縣人民檢察院將華坪鄉黨委及當時的黨委書記唐德明依法起訴到鎮坪縣法院。在案件審理中,公訴方認為,黨委是機關中的一種,應當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華坪鄉黨委的行為構成盜伐林木罪。盜伐林木數量特別巨大,即便為公,也應受到懲罰。辯護方辯稱:不能任意擴大機關外延,華坪鄉黨委沒有非法占有林木,構不成單位盜伐林木罪。被告人唐德明認為,自己沒有為個人謀取一分錢的私利。鎮坪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坦言,基層組織中黨政不分的現象的確存在。

(2)平等參政權被剝奪,黨委能否成為被告?

2003年10月,西安市長安區以“長安區公選領導小組”的名義在媒體發布公告,麵向社會公開選拔一名衛生局副局長。西安市某醫院主治醫師、原醫務科副科長尚進報名參加公選,筆試、麵試、總成績均獲第一名,組織部門的考察也認為“該同誌具備了一個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要求”,但“區上反複研究,不得不取消了尚進同誌區衛生局副局長任職資格”,理由是尚進在報考時不在科級領導崗位上。尚進認為,長安區的行為侵犯了他的“公平競爭權”和“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政治權利,於2004年2月26日向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於3月2日作出不予受理的行政裁定,理由是區衛生局副局長的資格審查及公示等事實係有關組織部門的行為,並非長安區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

在前述兩個案例中,與憲法理論和憲法規定的相關問題,也是案件的焦點,就是執政黨的組織如果作出錯誤的甚至違法的決定,一是要不要追究責任,二是如何追究責任,能否作為司法被告?

§§第四章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