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浪跡萍蹤(7)(3 / 3)

住在燕然居,賓至如家。旅遊歸來,有白族大嫂弄可口的熱飯熱菜,還有小姑娘遞茶送水。閑來欣賞滿院花花草草,最珍貴的是幾大盆蘭花,修長的葉片層層疊疊,有籮匡那麼大,長長的花萼翩翩如蝴蝶,花香樸鼻。還有幾株高大喬木和灌木花樹,如梅、櫻桃、茶花,高低上下,錯落有致。我們賞花時,老爺子撫掌走了過來,如數家珍一一介紹。其中有一株珍珠梅,他說有了兩百多年曆史。大理也就這一株,是祖上考中進士,在貴州做官,致仕時從貴州帶回家來的。“這院子是您家祖業?”我好奇起來。他點點頭,說這隻是祖業的小部份,他指著圍牆那邊,說原來有三進三院,還有假山水池的後花園。越談越契合,他邀我們去正屋坐坐。正堂屋麵積不大,卻顯露出典型的書香氣息。正牆和兩壁掛滿名家書畫,正麵香案旁一精致書櫃,東牆兩把太師椅。茶幾上方懸掛的那副李苦禪方尺《鷹圖》畫作,更引起我的特別興趣。以畫鷹著稱的國畫大師,怎麼送畫給老爺子,而且是署名相送。交談之後得知,老爺子是位退休公職人員,他女兒是大理市政協副主席。凡是來大理的文學藝術界名流,開始大都由他,後來由他女兒出麵接待。近水樓台先得月,苦禪老人送他畫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楊老爺子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大理白族人清秀,細膩,頗有藝術細胞的特點,也看到如三塔節節拔長,充滿無限生機和力量的精神。

行走麗江

第三次來到麗江,不知為什麼,我的心情沒有了第一次來麗江時的興奮與激動。總是隱隱約約地沉重,在流連於漸行漸遠的美麗時,不斷向蒼天發問:麗江!難道你要再次成為廢墟嗎?你第一次成為廢墟,那是一次噩夢般的地震——那次震驚世界的強烈地震,使你美麗的容顏為之大毀,古城幾近成為一片廢墟。不幸的是,那次強烈地震正發生在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時刻,麗江地震的消息很快傳遍世界:麗江古城成了一片廢墟,麗江古城將從地平線上消逝!

地震後的當天,黑龍潭的泉水神秘消逝,古城的河流斷流,土坯房倒塌,納西人籠罩在驚恐萬狀的絕望之中,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申遺”的官員即將前來考察。

不幸中的萬幸是:就在震後第三天考察官員到來的時刻,老天讓黑龍潭的泉水複湧,河水再一次滔滔流淌,古城木結構的四合院依然頑強地挺立在廢墟中。千年麗江古城的骨架猶在,納西人綿綿的東巴文化精髓猶存。在黑龍潭公園,那些白發銀須的納西老人演奏的納西古樂,在廢墟中猶如天籟,深深打動了聯合國考察的官員。

麗江申遺居然成功了!

此後十年,納西人在地震的廢墟上,修複、重建了一個幾近完美無缺的“修新如舊”的古城。麗江以嶄新的,如舊的美麗,依然故我的風姿,深隧的東巴文化內涵展現在世人麵前。五年前,我攜夫人第一次來到麗江時,就被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街、四合院、小橋流水、楊柳依依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美景深深陶醉!流連忘返的是玉龍雪山的皚皚冰峰,黑龍潭的蒼鬆翠柏、茵茵淥潭流泉,看不厭的是四方街上披星戴月的老阿媽打頭陣,伴著納西漢子的笙簫聲歡愉地跳的鍋莊舞。舞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古城男女,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遊客。於是夜晚的四方街成了全世界各民族共舞的聯誼晚會,舞陣一圈迭一圈,一層又一層,古樸隨意的舞步,滿臉赤誠相待的歡笑,令所有身處其中的人終生難忘。

那一次我們夫婦與一對長沙夫婦,在麗江一住半個月,樂不思歸。麗江獨有的東巴文化氛圍,古城悠久的古色生香的街巷、納西院落,如詩的小橋,如歌的流水,恬靜愜意的生活,使從東方浮躁的都市來的人,如入西方淨土,如臨世外桃源。依依不舍告別麗江,我們相約有機會一定要再來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