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2 / 3)

快樂工作:性格與職業匹配

性格是由各種特征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性格與氣質不同,其社會評價有明顯的好壞之分。

許多工作對性格品質有著特定的要求,要選擇某一職業就必須具備這一職業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傳統型的人在事務性的職業中最為常見。這一類人容易組織起來,喜歡和數據型及數字型的事實打交道,喜歡明確的目標,不能接受模棱兩可的狀態。

藝術型的人喜歡選擇音樂、藝術、文學、戲劇等方麵的職業。他們認為自己富有想像力,直覺強,易衝動,好內省,有主見。

現實主義型的人真誠坦率,較穩定,講求實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從。他們一般具有機械方麵的能力,樂於從事半技術性的或手工性的職業,這類職業的特點是有連續性的任務需要,卻很少有社會性的需求,如談判和說服他人等。

社會型的人喜歡為他人提供信息,幫助他人,喜歡在秩序井然、製度化的工作環境中發展人際關係和工作。社會型的人適於從事護理、教學、市場營銷、銷售、培訓與開發等工作。

創新型的人喜歡領導和控製他人,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組織目標。這種類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談。

調查研究型的人為了知識的開發與理解而樂於從事現象的觀察與分析工作。生物學家、社會學家、數學家多屬於這種類型。

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如何找回失落的工作激情

許多白領人士,在剛剛跨入職場之初,幹勁十足、激情高漲,對自己的職業前途的自我期望值也寄予“厚望”。但過了一年半載,也許就會感覺到自己簡直與機器人一樣,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點下班,原先的激情一點也沒有了。每次工作中出現不順心的事,就會“鼓勵”自己換個工作環境,然而每一次的跳槽結果,都會使自己的情緒更加低落。高漲的工作激情到底“跑”到哪裏去了呢?想找回當初工作時的那個神采飛揚的自己嗎?你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幫自己找回工作的熱情!

設法挖掘前進動力

長時間在某一環境中工作之後,人們很容易成為技術嫻熟的工作骨幹,但日複一日地重複相同而瑣碎的事務,就有一種被掏空了的感覺,甚至無法左右自己的工作。再加上很少得到上級的表揚,或者經常得不到好的評價,就很容易產生一種無助感,從而導致工作情緒低落。其實出現這種情緒,主要是因為這些人隻知道一味地工作,而沒有明白自己工作的價值。隻有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明確自己要實現自我價值,才能在工作中產生前進的動力。

“說實話,工作這麼長時間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學會了什麼,每天領導要求我做什麼事情,我就會按照他的要求去交差,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工作是否適合我,我到底在這個單位能有多大前途;隻知道為了生存,我必須在這個單位繼續幹下去;時間長了,我就對這種機械式的工作感到厭倦,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工作對我而言,已經成為平淡無味的東西。”一位白領如是說。

很顯然,這個白領在工作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動力,隻是在被動地工作,產生抵觸情緒是在所難免的。其實,隻要想一想就業形勢這麼嚴峻,要是在目前崗位上不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麵水平的話,很有可能被那些懷中揣著碩士、博士學曆證書的“後輩”們“搶”了手中的飯碗。看著學弟學妹們“虎視眈眈”的樣子,“整天混日子”肯定是沒有出路的。如果你是一位部門經理,當眾作報告又是你最心慌的事情,那就每天迫使自己對著鏡子練習演講;如果你是一位營銷人員,偏偏性格又很內向,那就迫使自己每天主動與業務單位進行聯係、溝通;如果你是一位網管人員,就必須迫使自己認真學習最新的IT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