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1 / 3)

每個人在選擇工作時,不一定就能那麼幸運地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常常是一個文靜的人當了記者,一個愛好畫畫的人當了酒店經理。事情往往總是偏離我們一開始設定的想像。

那麼,是不是脫離了最初的職業設計,就要把工作當成受罪,鬱鬱不得誌地過下去?從去辦公室開始,就盼望著下班,周一盼著周末,周末再盼著過節?如此盼下去,大概盼到人生盡頭,也就終於不用工作了,那麼這輩子追究下去,真不知到底做了什麼又做過什麼了。計算一下一生的時間吧,我們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在工作,既然有這麼多的時間工作,為什麼不讓自己快樂一點呢?

為快樂而工作——把這句話作為你工作的口號吧。

工作的成敗,在很大意義上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如果視工作為享受的話,就會努力地去享受,然後努力地工作,並取得滿意的結果,從中會體會到另一種快樂,於是便成了“努力工作——取得成果——感受快樂”的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把工作當作一種痛苦的曆程,便會心生不滿,萬事抱怨,敷衍了事,一事無成,從而滿懷怨恨,不隻怨恨別人,還怨恨自己。

快樂終究是屬於自己的,即便你真的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薪水也不是很高,但如果為此而天天展示給別人一張“苦瓜臉”,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似的,與同事相處不愉快,對待工作隻求完成任務,對待上司如同對待仇人,那麼,還不如立馬走人別工作算了,不僅自己不開心,而且按這種態度下去,就算單位不炒你,你也永遠沒有長進,即使工作個三五年,也依然是三五年前的你自己。這樣工作有何意義?

其實快樂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無論如何,世界上不會每一件事情都能順應自己的心意,也不是每一份工作從一開始就會適合自己,讓自己快樂一點,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人生才會增加無限的樂趣。

新人怎樣建立良好心態

提到個人素質對職場成功的影響時,很多資深企業經理人認為:心態大於技巧,習慣大於知識。

在一個現代企業裏,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從根本上來說,決定一個人發展的卻還是一些非能力層麵的東西。在眾多的非能力素質中,心態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持續成功的關鍵。心態的外在體現會形成一種精神風貌:是否精神飽滿,狀態良好;心態的內在體現則表現為它將直接影響人們的鬥誌和對工作投入的程度。

對新人而言,職業技能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尚處於定型階段,心態對職業生涯的作用就更大了。有的人心態非常浮躁,對社會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從而導致對社會的高期望值得不到兌現,或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自己的單位虧待了自己,最終走上了頻繁跳槽的職業發展之路,過上了跳蚤人生。

與此相反,有的新人在踏入職場後就擁有了很高的職位。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要太計較自己的職位。頭銜隻是個虛名,太高的頭銜對新人不但沒有幫助,還會產生負麵的影響。作為一個新人,即使能力具備了,社會閱曆、社交經驗可能都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工作。還不如謙虛一點,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偶爾犯點錯誤前輩們也會理解,也樂於指教,這樣才有機會從他們身上學更多的東西。不要覺得自己的同學是經理,是主任什麼的,而自己隻是一個小職員,就覺得自己的職業發展出現了問題。這能說明什麼呢?我們要比拚的是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如果30歲前沉溺於這些東西,沒有培養起真正的工作能力,那才是最失策的。

新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要害怕競爭,更不要排擠你的競爭對手。有的新人眼光很窄,隻能看到眼前的機會,把自己的同事都看作是競爭對手,怕他們超過自己,同事在工作中碰到困難時,不但不想幫助他們,有時甚至還會對他們的失敗幸災樂禍。其實在職場上的角角落落裏都有我們的競爭對手,要想保持自己持久的競爭力,惟一的途徑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相反,如果與身邊能力特別強的同事一起建立一個激烈的競爭氛圍,會幫助我們從工作中學到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