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3 / 3)

口服溶液劑指藥物溶解於適宜溶劑中製成供口服的澄清液體製劑。

口服混懸劑指難溶性固體藥物分散在液體介質中,製成供口服的混懸液體製劑。

口服乳劑指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製成供口服的穩定的水包油型乳液製劑。

12.散劑

散劑係指藥物與適宜的輔料經粉碎、均勻混合製成的幹燥粉末狀製劑,分為口服和局部用散劑。

13.其他

其他還有耳用製劑、鼻用製劑、凝膠劑、貼劑、洗劑、搽劑、糖漿劑等。

二、按醫藥商品的來源分類

1.來源於動物的藥

利用動物的部分髒器或分泌物製成的藥。如幹甲狀腺為動物的髒器,腎上腺素為動物的分泌物。一些來源於動物的藥現已可人工合成,如腎上腺素。

2.來源於植物的藥

利用植物製成的藥。如嗎啡、黃連素、三尖杉酯堿等。許多來源於植物的藥物已可人工合成,如黃連素等。

3.來源於礦物的藥

直接利用礦物或經過加工而製成的藥。如硫磺、硼砂等。

4.生物製品

用微生物細胞、動物或人源組織和體液為原料,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或傳統技術製成的製品,如病毒類疫苗、單克隆抗體等。

5.人工合成藥

人工合成藥是指用化學方法合成的藥。該類藥可分為全人工合成品,如對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等;以及半人工合成品,如氨苄西林鈉、琥乙紅黴素等。

三、按處方藥品與非處方藥品分類

這是一種國際通用的重要的藥品分類管理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國家對藥品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

1.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是指消費者不需要憑醫生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在國外被稱為“可在櫃台上買到的藥”,英文寫作Over the Counter,簡稱OTC,如阿司匹林片、牛磺酸滴眼液等。

2.處方藥

處方藥是指消費者必須持醫生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物,即必須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應用的藥品。如注射用青黴素鈉、阿莫西林片等。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非處方藥主要來自處方藥。

根據我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2004年開始開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對非處方藥目錄實行動態管理。經申請符合條件的處方藥,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按照“應用安全、療效確切、質量穩定、使用方便”的原則進行醫學和藥學評價,並定期公布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的品種名單及其說明書。經過對已批準為非處方藥品種的監測和評價工作,對存在不安全隱患或不適宜按非處方藥管理的品種將及時轉換為處方藥,按處方藥管理。

四、按國家基本藥物與非基本藥物分類

製訂“國家基本藥物”的目的在於加強藥品生產、使用環節的管理,既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藥,又可以完善公費醫療製度,減少藥品的浪費,實現藥品生產、供應、使用的良好循環,使國家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為我國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管理製度奠定良好的基礎。自1994年起,我國政府耗資數百萬從我國目前臨床應用的各類藥品中遴選新的國家基本藥物,1996年付諸實施。

1.國家基本藥物

國家基本藥物係指從我國目前臨床應用的各類藥品中,經過科學評價而遴選出的在同類藥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藥品,其特點是:療效好、安全有效、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由於基本藥物既應滿足人民群眾防病治病的基本要求,又應使國家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合理的應用,故應以國產藥品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國家批準進口的新藥。

國家基本藥物遴選工作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如一些在我國應用極其廣泛的藥品,由於療效不確切而落選。基本藥品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我國醫藥經濟的發展和防病治病的要求,必須不斷地補充和修訂。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的遴選原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綜合評價確定調入調出品種,不斷完善和補充國家基本藥物。

2.非國家基本藥物

非國家基本藥物係指未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的品種,但國家仍容許繼續發展、使用和生產。

五、按藥理作用和臨床用途分類

該分類方法是將藥品分為作用於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消化係統、血液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的藥物和抗微生物、抗寄生蟲藥以及診斷用藥等。

思考題

1.何謂醫藥商品學?其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2.現代醫藥商品學的任務有哪些?

3.藥品的概念是什麼?為什麼說醫藥商品具有特殊性?

4.以劑型為基礎可將醫藥商品分為哪幾類?

5.何謂OTC藥物?

參考文獻

1.劉亞琴.醫藥商品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

2.王燕.藥物商品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袁強,宋捷民.醫藥商品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