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電話鈴響起來。“還沒睡吧?我知道不會打擾你的清夢。”聽筒裏傳出從維熙那熟悉的聲音。
什麼要緊事兒呢?原來他正在寫小說,描寫一個人“像烏鴉一樣走來”--然而,烏鴉是怎樣走路的呢?是像鴨子那樣扭著屁股邁步,還是像麻雀那樣雙腿跳?維熙有點兒拿不準了,才打電話問我。真遺憾,我也說不準,雖然從小就見過烏鴉,卻是沒有認真“考察”過它究竟怎樣走路。於是,另外幾位朋友的電話鈴在這個夜晚陸續響起來。
一部長篇小說,洋洋數十萬言,“像烏鴉一樣走來”,就算形容錯了也才是萬分之一吧?不過,您想想看,如果烏鴉是雙腿跳著走的,那麼,大作家從維熙筆下的這個人物豈不滑稽?是個小醜還是“詐屍”?(傳說中有“趕屍人”,被趕的僵屍就是雙腿跳著走路的)可見,萬分之一的差錯也會鬧出大笑話來。維熙絕不放過這個“萬分之一”。我認為是一種可貴的敬業精神。
我在《北京晚報》上發表的一篇短文裏,說小時候把大公雞捂在被窩裏讓它睡午覺,結果它熱出一身汗,還拉稀屎,弄髒了被褥(這是真事,但我並沒看見大公雞“出汗”,放學回來時母親已將被褥拆洗了)。很快就有讀者來信指出,“雞沒有汗腺,不會出汗”。這是我的錯誤,編輯也有疏忽。錯誤雖然不“大”,晚報還是立即發表讀者的批評信,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敬業精神。
大編輯章仲鍔在生活上是馬大哈,燉魚的時候可以用洗衣粉代替鹽。但他處理稿件特別認真,有時改一個字都跟作者商量。他當主編、總編,卻要親自搞校對,保證不出錯字,連標點符號都不錯一個,同樣是難得的敬業精神。
前幾年我去醫院看骨刺,排隊兩小時,醫生隻說了一句話:“你這症狀沒有治療價值。”我隻好回他一句:“你這個醫生也沒有價值。”
今夏酷熱,鄰居紛紛裝空調,有種“一帶二”的分體機不錯,國華商場有現貨,但要排隊等人安裝。“等幾天?”“半個月。”“咱可都是北京人,還不知道北京熱多久哇?等半個月就立秋啦!”“沒錯兒。這家空調機廠就在北京,您往廠子多跑兩趟吧,不過,人家廠長也沒料到今年這麼熱,搞安裝的人手少,我們商場倒是願意多賣幾台,可也活沒轍呀!”真的就沒轍嗎?另一家商場經銷東寶牌空調機,當天交款當天安裝,技工是從浙江(工廠裏)緊急抽調來的,人家的廠長也沒料到北京今年這麼熱呀,但他懂得如何爭奪市場。僅我們這個宿舍樓裏一天就安裝了三台。
同樣是咱可愛的北京城,環衛工人可以夜夜清掃大街小胡同,有些出租汽車司機卻任意拒載顧客。有沒有敬業精神,其表現真是天壤之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