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衛生改革中的倫理問題(3 / 3)

我國衛生事業被定性為“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衛生事業是造福於人民的事業,衛生事業的發展關係到經濟發展、國家富強和人民的健康幸福,是現代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政府對發展衛生事業負有主要責任。

目前我國在衛生事業投入上存在三個問題:第一,衛生費用相對GDP來說,比例低。第二,政府預算支出在衛生費用中的比例低。衛生費用構成包括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社會支出和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三部分。目前我國衛生支出中,政府支出比例小,個人支出比例大。2000年時,除韓國外OECD各國個人直接支付比例均在25%以下,大部分國家在20%以下。第三,政府預算支出增加和GDP增加的幅度不相匹配。不計物價上漲因素,1978年到2005年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增加了44倍,而同期GDP增長了50倍,個人現金支出則增加了200倍。

在衛生改革與發展中,我國應借鑒國外的經驗,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應不低於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以保證衛生事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居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時,積極拓寬衛生籌資渠道,廣泛動員和籌集社會各方麵的資金,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事業的一貫方針,也是衛生事業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經驗。隨著科學進步、工業發展、人類生存環境和疾病譜的變化,危害人類健康的因素已從生物因素為主,逐漸轉變為社會、環境、心理和生物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醫學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主導。醫學工作從注重單個患者或群體患者的醫療服務為主,轉變為以個體和群體預防與醫療相結合,全社會甚至全世界共同參與的公共衛生機製,將疾病預防的策略和措施貫穿於社會、衛生防疫部門、醫療機構、家庭之中。

我國的公共衛生工作有許多經驗和教訓。相對醫療服務而言,預防的投入少效益高,加上公共衛生建設具有長期性、公共性、公益性及滯後性等特點,政府在處理公共衛生建設與醫療服務的關係時,應堅持防治結合,以預防為主的倫理導向,將預防為主放在首位。為此,政府應通過合理配置衛生資源,重視對公共衛生機構的建設和資金投入,健全疾病預防、控製、監測體係和運行機製,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理的能力,防病於未然,確保社會平安。

就醫療機構而言,要處理好預防和醫療的關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從社會效益來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相得益彰;但從經濟效益來看,預防保健發展了,疾病相應減少,致使醫療業務下降,經濟效益不好,反之,則醫療業務上升,經濟效益明顯。醫療機構要擺正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樹立大衛生觀念,切實把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到整個工作中。

就個人而言,要轉變觀念,把主要對大病晚期的治療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變為預防為主,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個人的三級預防,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防患於未然。

(三)公平服務

當代各國醫療體製建立的基本準則之一,就是讓人們不因為收入差異而接受有差異的醫療服務,即實現衛生服務公平。衛生服務公平指政府在提供衛生服務時,在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公平對待,合理的衛生服務具有廣泛、同等的可及性,並在不同收入階層之間對衛生籌資的負擔進行公平分配。簡言之就是保證居民不因支付能力低下或無力支付而不能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由於曆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原因,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存在明顯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大小醫院差別等。城鄉差別主要表現在衛生資源配置的差異、城鄉醫療保障製度和衛生服務利用的差異。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顯示:國家和各級政府對衛生投入的80%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集中在城市大醫院。與城鄉二元結構相聯係的城鄉醫療保障製度不同,城市實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農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衛生資源配置的差異和醫療保障製度的不同,城鄉居民享有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很大,並從根本上影響著農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時,低收入人群被排除在醫療保障製度之外,而醫療保障的缺失必將會帶來低收入人群的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下降,直接損害衛生服務的公平性,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尤為嚴重。

在衛生改革與發展中,必須堅持衛生服務公平原則,把“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衡量改革發展成效的基本標準,打破城鄉割據,努力縮小區域和人群之間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促進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實現衛生事業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衛生改革要將重點轉向廣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政府應通過有效的公共政策手段向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包括改善基礎衛生設施、用於發展衛生的財政轉移支付、傳染性疾病及相關疾病的預防控製等。

衛生改革與發展的倫理原則還包括:科教先行原則,推動科技進步,辦好醫學教育,培養一支適應社會需求、結構合理、德才兼備的專業衛生隊伍;開放與合作原則,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利用和借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