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高科技:神出鬼沒獲情報(2)(1 / 2)

對中國海底電纜安裝竊聽裝置許多橫跨太平洋的光纜經過關島或夏威夷美軍基地附近的某個海底地點,而且大多數跨太平洋光纜均以美國為起點或終點,即使光纜不經過美國或英美某一個諜報協議成員國控製下的地域,要想截取其信號傳輸也是有辦法的。據報道,在冷戰期間美國曾派遣裝備有特殊裝置的特製潛艇潛入中國港口,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器”安裝在海底電纜上。從中國發出的通訊或從國外發到中國的通訊,即發送、接收端都在中國內地的通訊同樣容易被竊聽。如果這些通訊通過中國政府自己發射的衛星傳送,美國也可以用另一個太平洋邊緣站點、位於日本北部的見澤空軍基地進行竊聽。

利用情報人員衛星監聽“獵戶座”。這是美國一種最新的情報人員衛星係列,被用來截獲世界許多本地及長途電話所采用的點到點無線信號微波通訊。通過這種手段,美國可以竊聽到中國內地深處的電話。“獵戶座”原先設計用途是偵聽前蘇聯內部重要的指揮控製係統的通訊。後來國家安全局得知無線電話可發射出可被截收的信號。於是,利用北極上空的衛星,美國便可以竊聽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內的手機通話。這方麵最為人熟知的是“梯隊係統”。這套係統是美國國家安全局使用的監聽網絡,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都設立了監聽點。1948年倫敦和華盛頓同意設立這個網絡。“梯隊係統”的強大功能令人吃驚。它利用美國的衛星網絡,擷取移動電話通訊的微波訊號。在同一時間,記錄數以百萬個電話通訊,然後利用效能強大的搜尋設備,尋找一些可能對安全構成威脅的字眼。情報人員衛星令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情報搜集工作出現巨大變化,直至今日,情報人員衛星仍然是情報的重要來源。即使是商業衛星,對地麵的圖像清晰度解析能力也可以達到一米,這就足夠監視地麵上裝甲車和大部分軍事設備的移動狀況了。

計算機竊聽美國還采用新技術對中國進行計算機竊聽。最先進的偷聽科技可以在計算機鍵盤上放置一個偷聽器,這樣就可以監視使用者按進的鍵碼,因為按每一個鍵都會發不同的聲音,隻要把這些聲音轉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內容。

對中國的竊聽僅僅是美國全球通訊情報人員戰略的一部分。在強化區域性通訊情報人員的同時,美國還積極部署全球化的通訊情報人員網絡,這些全球化網絡構成了通訊情報人員網絡的核心。在英國英格蘭北部,在約克郡哈羅蓋特的曼維斯山上,那裏地勢較高,能見度極好,上看天,下看地,一眼可看數英裏。人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山上矗立著三十多個巨大的白色的狀如高爾夫球的東西,第一次見到它的人可能會認為那是一座天文台。然而,曼維斯山實際上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它是美國的一個軍事基地。那高爾夫球狀的東西就是雷達天線罩,在每一個“高爾夫球”裏都隱藏著一個碟形天線,它們都對準天上的衛星。

在這占地數英畝的建築物裏,安裝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係統和衛星信號接受設備,具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竊聽能力。它能竊聽到在地球上空飛行的眾多人造衛星的信號。這就是西方環球情報人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監控海外的通訊和破譯密碼,其在美國本土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外國駐美使領館,也監控被懷疑是國外情報人員的美國公民。

幾十年來,曼維斯山一直與世界範圍內的竊聽網絡進行聯係,該網由美國掌握“超級秘密”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控製。美國國家安全局控製的網絡還與美國在世界各地的監聽站聯接,比如與英國的政府通訊總部有聯係。曼維斯山就是政府通訊總部最大的竊聽站。在冷戰時期,該監聽站主要負責監控所謂“鐵幕”後麵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軍事和商業通訊係統。然而,冷戰結束後,柏林牆倒塌後,該監聽站不但沒有萎縮,反而進一步擴大。

從通訊環節上竊取諜報,很難說是投入最小的一種竊密方式,因為在此過程中需要動用大量的富含技術性的情報人員工具,但成效往往是顯著的,美國中情局的官員就曾聲稱已經把中國的海岸線摸得像自己家的“後花園”一樣了。這些隱藏在空氣中的情報人員在現代諜戰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與通訊情報人員工具相得益彰的是縝密的情報人員交通網絡,它就像一條條隱秘的高速公路,使獲取的諜報及時有效地傳達到位,也正因為如此,有人把情報人員交通設施稱為情報人員活動的“第一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