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高科技:神出鬼沒獲情報(1)(1 / 3)

科技的發展為情報人員技術和情報人員工具的演進開足了馬力,使得情報人員能夠神出鬼沒地獲取情報。

第一節 網絡情報人員,信息時代的王牌軍

當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後,網絡情報人員成為各種情報人員類別中的新寵。計算機網絡為情報人員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手段,並由此引發了一場情報人員手段的革命。網絡情報人員隻需要一台電腦、一根電話線(或一個可上網手機),再加上他們魔鬼般的大腦,頃刻間就可以輕取敵方的機密,將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網絡情報人員多為黑客高手。一個名為“下載大師”的“黑客”組織,也聲稱曾闖入美國國防部的電腦係統,並將係統中的一個控製全球定位係統的軟件下載。此外,1998年2月,一名自稱“分析家”的18歲以色列青年特南鮑姆,成功地闖入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網絡。

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裏,網絡化的社會以及由此導致的網絡化的文化,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而且對國家關係和國家安全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網絡改變了人類戰爭的方式,即不費一槍一彈的戰爭威脅已經擺在麵前。當網絡受到攻擊時,你甚至可能會渾然不知。與那種明目張膽的武力進攻比較起來,網絡進攻似乎要“文明”得多。在網絡戰爭中,既聽不到轟鳴的槍炮聲,也看不見滾滾的硝煙,看到的隻是鍵盤的敲擊、鼠標的滑動。但是,網絡進攻所帶來的“殺傷力”往往是傳統進攻所無法比擬的,也是破壞更大的。網絡進攻可以導致國家政治失控、經濟混亂、軍隊戰鬥力喪失……

美軍是世界上最依賴計算機網絡的軍隊,從軍事指揮、武器裝備,直到人員調動、發放軍餉都高度依賴計算機網絡。美國軍方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計算機網絡係統,被稱為“國防信息基礎結構”,這一龐大係統由210萬台計算機、1萬個局域網、100個廣域網、200個指揮中心和16個大型計算機中心組成。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來自荷蘭的自由情報人員利用計算機網絡大量竊取了美軍的軍事情報,收集到幾次戰役中的人事調動、後勤及武器係統方麵的數據,還有“愛國者”導彈發射情況及有關核武器、“沙漠盾牌”“沙漠風暴”行動等情報。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第一幕——美國的“斬首行動”,就是美國人根據網絡情報人員提供的薩達姆行蹤情報臨時發動的。

與此同時,根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消息,俄羅斯逮捕了一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輸送俄羅斯機密情報的電腦黑客。該黑客為立陶宛人。據說他已經詳細交代了他通過非法入侵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電腦係統,以獲取機密。他在將情報傳給立陶宛國家安全部的同時又發一份給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名黑客竊取的情報包括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組織機構、全體工作成員名單以及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的一些對付措施等相關內容。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可通過黑客定期從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獲得及時有效的各方麵的情報。該黑客還承認他曾經在波蘭的一次秘密會議當中企圖應征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情報人員情報員。

在經濟領域,情報人員的活動同樣猖獗。當代國際社會中,幾乎每個國家的經濟係統都通過電腦、光纖通信、衛星等信息技術手段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在一起,形成世界經濟網絡。

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先進的國家可以借網絡為手段打敗信息技術落後的國家,或者控製這些信息低端國家的經濟運行。隨著經濟運行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密切,網絡安全對經濟安全產生的直接影響越來越大。

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統計,美國每年因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圓。美國網絡安全專家聲稱,一次成功的“網絡恐怖”活動也許能使美國整個金融市場或美國民航管理局的網絡陷入癱瘓。在中國,僅CIH病毒就曾經使36萬台電腦遭受攻擊,經濟損失達12億元。可以說,網絡安全已上升為一個事關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全、經濟有序運行的全局性問題。

肆意泛濫的計算機病毒、無網不入的“黑客”正使網絡變得更加脆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過:“網絡和計算機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時也會成為‘黑客’和恐怖分子威力巨大的武器。”在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裏,無網不入的“黑客”是網絡安全最大也是最嚴重的威脅。

在不斷擴大的計算機網絡空間中,幾乎到處都有“黑客”的身影,無處不遭受“黑客”的攻擊。計算機網絡中存儲、傳輸著大量機密信息,吸引著各國情報人員的注意力,計算機網絡情報人員應運而生。海灣戰爭中,來自荷蘭的自由情報人員利用計算機網絡大量竊取了美軍的軍事情報。2000年10月,世界電腦軟件業的龍頭老大——美國微軟公司被“黑客”盜走了最新版本的視窗和辦公室操作係統。而一種叫做“情報人員”的電腦程序可以記錄下在電腦上的一切操作過程,包括密碼在內。它從來不會顯現出來,電腦用戶根本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