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高科技:神出鬼沒獲情報(2)(2 / 2)

在情報人員活動領域裏,交通是諜報得以傳遞和運行的溝通情報人員和特工人員之間的紐帶,這裏交通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交通工具,還包括傳遞諜報的其他有線、無線設備,甚至包括情報人員本人。

一提起 “特務接頭”,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陌生,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由情報人員作為交通工具的例子,這在不少影視劇中都有所體現。電影中兩個特務接頭,當然是東張西望,鬼鬼祟祟的猥瑣樣子。

這種由情報人員親自作為交通工具的交通方式表現出顯著的隱蔽性、不確定性和安全性,但客觀上卻要求情報人員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這顯然不能滿足情報機關對諜報效率的需求,而且與現代通訊工具的繁榮格格不入。

與此同時,這種由人親自攜帶情報完成交通任務的工作充滿了危險,為了確保情報的安全、避免消息外泄,情報人員人員一方麵嚐試著運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記載情報,最典型的要數用澱粉溶液(如米湯)書寫情報,待情報機關收取信件之後再用碘酒洗刷,使上麵的文字顯現出來;另一方麵也設計了一些情報自毀裝置,從而使情報在不慎遺失的時候自動毀滅,防止消息被敵方了解,有的情報機關會把情報放在一個特殊的鐵盒裏,一旦該鐵盒被盜,由情報機關進行無線遙控,鐵盒中的自動毀滅裝置便會噴出綠色的溶液,將記載情報的信件完全腐蝕。

當現代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廣泛運用於軍事、生活實踐的時候,情報人員的交通網絡就變得豐富得多了,因此“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在這裏格外適用,正因為有了馬可尼的無線電發報機才有了“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因為有了地球同步衛星才有了“在太空中傳遞的諜報係統”,當然最典型的情報人員交通工具莫過於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絡。

不少人覺得互聯網傳遞信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報人員也無非是利用一下互聯網平台把情報發送出去。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諜報的保密性和重要意義,而作為情報人員工具的互聯網真正要做的恰恰是防止網絡資源失竊,確保消息安全抵達。

為此,不少情報機構組建了一些秘密的網站,而情報隻能通過這些網站的鏈接進行數據傳輸,還有的機構特製了一些計算機軟件,隻有安裝這種軟件的計算機才能實現“對話”……這些都是保證諜報安全的有益探索。

但不能忽視的是,馳騁網絡的電腦黑客和電腦病毒,夾雜著防不勝防的情報人員軟件肆無忌憚地攻擊著這些看似銅牆鐵壁的情報人員交通保障設施,難免會出現漏洞,更有的情報人員組織正在研究通過尋找情報傳輸的光纖將其數據合成為諜報的技術,這些潛在威脅都決定了單純依靠網絡傳輸還很難作為一種安全而理想的諜報交通工具。

伴隨著立體化信息傳輸係統的構建,有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頗有創意的設想:把諜報分割成不同的數據元素,再分別利用衛星、互聯網、傳統運輸工具、人力等工具進行傳輸,最後在接收方的情報機構將這些片斷數據加以綜合,還原出最初的諜報。美國國家測繪局目前正在牽頭實施一項計劃,該計劃將充分利用商業市場的信息技術,使美國的情報輸送手段發生一場革命。

這項計劃的重點是探索把偵察衛星與通過商業測繪數據、飛機偵察和電子監聽等其他手段收集的情報相結合的技術,使高度集成的情報產品得到更迅速的利用。此外,美國國家測繪局還為地麵、航海和航空提供數百萬張地理圖,並計劃把所有地理圖製作成數字圖。除了情報的分析和迅速傳遞外,情報的“收集、處理、分析和發送”體係要求“地球空間定位”。

這意味著每一幅圖像必須以時間為參考體係,並且帶有地球和人工添加的三維特征,相對整個地球的誤差在幾英尺之內。這固然有益於情報傳輸的安全,但也客觀上加大了情報人員作為諜報傳輸源頭的壓力和難度,就目前而言,這種傳輸方式的大量應用還需要時間。

不難看出,情報人員交通工具歸根結底就是信息傳輸的交通工具,追求快捷、安全與高效是情報人員交通工具的不變主題。而連接交通工具之間的各個“網點”,正反映出了情報人員組織網絡的分布狀況,從這一點上講,情報人員交通網絡的設置根本上體現了情報機構的思考習慣和工作思維,這就要求情報機構除了在技術和工具上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時,還應該在頭腦和思路上下工夫。

第四節 基因間諜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