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審訊技巧(三):提取信息,辨別真偽(2)(2 / 3)

(3)即使你已經確認了對方的自然反應,如果審問者仍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他在撒謊,那麼可以問一個需要進行推測的問題。例如“如果……,那麼你認為會怎樣?”當被問到這類問題時,如果他沒有偏離自然反應,就意味著他曾研究這種情況,認真準備了與此相關的問題,也就是說,他確實撒謊了。

(4)將其他人扯進來。如果對方說整天都在辦公室,那麼審問者可以漫不經心地順便問問她那位休產假的助手是否回來了?或者其他同事是否也整天都待在辦公室呢?人們在撒謊時通常不喜歡把其他人扯進來,因為這會給別人識破謊言創造機會。假如對方撒謊說他今天打了一次92環的好成績,那麼“你和誰一起玩的呢?”這樣的問題就會使他很不安。甚至都可以看到他的耳朵或臉會變紅。動物在尷尬的處境下是不會臉紅的,這種反應為人類所獨有。

第五節 審問的各階段

審問的六個階段有機地結合了確定自然反應的各類技巧,到了信息提取階段,就好比融合了人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時各類點滴經曆而終於成人的一個階段,以往的一切都會影響到現在的洞察力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反過來,在麵對眼前這個人時,審問者也應綜合各類因素加以考量。

1.建立控製

現實中,沒必要步步為營地設置好每個細節的規則,比如對方該坐在哪裏,是否要打斷他的話,等等。不過,仍有大把機會來建立掌控,也就是布置好能影響你們之間對話的氛圍。

首先,通過在計劃和準備工作中得到的所有信息:習慣、角色、背景信息、服裝和場景,做到心中有數。當重要情報即將浮出時,可千萬別隨隨便便選個地方來談[如果連這個都掌握不好,那建立控製就真不那麼容易了!

其次,不要帶著情緒來交談。無論是商務場合,還是戀愛,都盡量不要讓情緒毀掉自己。

有時你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隨聲附和,有時則要盡量避免,這些都視情況而定。當客戶說:“我想談談付款的事兒”時,你則可以通過:“我想報告一下項目的進展,項目的下一階段將會取得什麼成果”來建立一個溝通平台,如果完全避而不談就很可能丟掉合同。一般而言,人們都會根據主導方的談話而作出回應。

2.建立有效關係

在審問時,由於審問者是主動的一方,審問者更願意與對方建立起一種消極的有效關係。

換句話說,審問者會根據對對方的判斷(信息獲取和歸類的方式)來應對他,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雖然也有可能是反其道而用之。當然,在商務場合上或日常生活中,試圖獲得某些信息以建立起的有效關係通常是正麵的。

很多表現都可以讓人確定某人是不是視覺型的。衣著挑剔,裝扮得體,甚至連辦公室也散發出藝術氣息,等等,這都可以確定對方是視覺型的人。察覺一個人是否是聽覺型的相對困難些。

判斷一個人是否聽覺型的,還可以看他對音樂的喜愛程度,辦公室裏有擴音器的人通常都是聽覺類型的。感知型的人最難確定。我們可以大致認為喜歡運動,喜歡穿休閑裝,喜歡把“我覺得這個東西不錯” 掛在嘴邊的人就是感知型的,而視覺型的則會把:“我看這個東西還行”作為口頭語。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信息歸類的風格。很多情況下,會由於信息歸類風格的不同而導致衝突,比如注重細節的客戶和關注大局的谘詢師,重視次序的老板和做事隨意的雇員等。如果你效仿對方自然狀態下的呼吸節奏,那麼這有助於你與之建立起積極的關係。在感到緊張時,對方呼吸的節奏與方式都會和平時不一樣,那麼你可以效仿對方自然狀態下的呼吸,這會讓他產生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