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過灘頭(2 / 2)

首先我決定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史和唐代文學這三門上,而外語和政治隻耗費最少的時間跟精力。因為很明顯,外語不可能在三個月之內有特別的提高,我那時選的是英文,我決定隻花很少的力氣把一本薄薄的英語語法手冊再認真地讀一兩遍,英文單詞則完全不去管它,記得多少就算多少,不再學新單詞,因為那次的英文考試是允許帶字典進考場的,所以把精力耗費在詞彙的記憶上,既無必要又無效果。其次是政治,當時的所謂政治我斷定隻會考一點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時事,這都用不著做什麼準備,隻要在臨考前找到一本合適的資料拚命背熟就行了。剩下的三科是專業課程,我決心把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放在這三科上麵。這三科內容寬廣,當時高等教育停辦了十年,所以也沒有什麼現行教材可循,以什麼作為複習的根據就成了非常棘手的問題。我憑自己的讀書經驗認為古代漢語所有的教材中以王力的《古代漢語》(四冊)為最好,也是“文革”前大學通用教材,這本書我已經讀過兩遍,我就靠這本書學通了古文,現在我決心在三個月內把這本書從頭至尾再細讀一遍(一共二千頁)。至於古代文學我覺得當時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三冊)是最好的、也最權威的書,這本書我從前也讀過,我決心把這本書從頭至尾再詳讀一遍。至於唐代文學,我決定以《中國文學史》中論述唐代文學的部分為重點,再旁及其中提到的重要作家跟作品。

剩下的問題就是集中時間跟精力。我的辦法是除了上課以外的一切其他事情,一概停下來不做,例如:不拜訪任何親友,不跟任何親友會麵、吃飯、聊天;不給任何人寫信,包括母親(我平時每月必寫一至二封信);不看電影,也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連每天早上必打的太極拳也停下來。總之,一切可以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都節省下來,全部花在準備考試上。那時我一家三代六口人住在一間隻有十八平米的房子裏,而且三個孩子又小,所以我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就騎自行車到學校,在空無一人的教研室裏讀書,每天深夜十二點才回家。這樣,我每天至少可以保證六個小時能夠不受任何幹擾,專心致誌地準備考試。如此一直堅持到五月份筆試。記得中間還有一陣碰到停電,我隻好買了幾十根蠟燭,一次點十根,環立桌上,燭光搖搖,蠟油四溢,埋首書中,不亦樂乎。此情此景,恍然如昨。

筆試之後過兩個月舉行口試,口試的重點是古代文學。那時候完全不知道口試中老師會問些什麼問題,而中國古代文學浩如煙海,這一次要複習的範圍就比準備筆試的時候更不知道從何下手,我隻有更抓緊時間。幸好六月份放假,全天都可以用來讀書。每天清早吃完早餐,就抱著一堆我想得到的書坐在門前的樹蔭下,脫掉上衣,打著赤膊,穿條短褲,泡一壺濃茶,不斷地翻看、做筆記,每天讀書的時間至少在十四個鍾頭以上。從二月至七月大約五個月的時間,這一輩子讀書從來沒有這麼努力過。幸好這中間基本上沒有生病,直到七月份口試前才害了一場病,是左腿的脈管炎,我一邊吃藥打針,一邊仍然不放鬆,幸而老天保佑,十天之後也就痊愈了,並沒有浪費我什麼時間。

九月份發榜,我終於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武大中文係研究生。如果我一生中也有所謂時來運轉的時候,那麼轉就轉在這一刻上,如果我那次沒有考上研究生,此後下半輩子的命運就完完全全不一樣了。

這一段經曆讓我明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或曰人生灘頭,如何排除幹擾,集中精力,並且抓住重點,毫不鬆懈,實在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而能不能做到這一點,第一需要意誌,第二需要智慧。

2009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