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過灘頭(1 / 2)

如果你上了一點年紀,你試著回顧一下這幾十年來你的生命曆程,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你總會找到幾個關鍵時刻,你的生涯如果是成功的,往往就是這幾個關鍵時刻你順利地度過了,反之,如果這幾個關鍵時刻沒有度好,你的生涯就可能失敗或部分失敗。人生就像一條流經丘陵地帶的小河,總會碰到幾個灘頭,你像一個劃竹排的人,當你遇到灘頭的時候,必須全力以赴,安全地衝過去了,你就會有一段比較平靜的水程,甚至往後的人生都會相對平順。而如果沒有衝過去,輕則排毀,重則人亡,你的人生或許就因此而失敗了。

1976年“文革”結束,次年鄧小平上台,新政開始。鄧小平所做的第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重開高考,1977年招收了“文革”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年底宣布第二年將要招收第一批研究生,但隻限於理工科。我當時立刻就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大改革的開始,也是天下讀書人一個極其難得的轉機。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經基本停止了十年,教育出現了嚴重的斷層,一方麵是市麵上人才稀缺,無才可用;一方麵是“倉庫裏”人才堆積,近於“黴爛”。這第一次的高考和研究生的考試,將從大量堆積的人才當中拔出佼佼者以應國家急需。這些被拔出來的佼佼者也就必將成為未來中國各階層的骨幹。必須抓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當時令我非常遺憾的是,我隻有一個高中文憑,離開學校之後又沒有再搞過數理化,在中學教的是語文,要在短短幾個月內把數理化進修到能夠報考研究生的水平,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力勸我學水利的弟弟浩明去報考,但是浩明說他1965年考進大學,才上了一年課就搞“文化大革命”,所以沒有學到什麼,現在要考很困難,何況他並不怎麼喜歡理科。不久之後,教育部又加發一個通知,說第二年的研究生招考也將包括文科。我喜出望外,立刻決定報名。那一年我三十六歲,正是報考研究生的最高年限,我慶幸自己至少還具備報考的資格。同時鄧小平還做了兩項極為重要而英明的指示:第一,是不計較學曆,報考研究生並不要求有大學學曆,而隻要有同等學力即可。第二,不要糾纏考生的家庭出身之類的所謂政治問題,隻要本人沒有犯過大錯誤即可。這兩條措施也等於為我開了特赦之門,否則以我高中畢業的學曆和“外逃的反革命分子”家庭背景以及在“文革”中兩次被打成反革命的經曆,要想報考是沒有希望的。但即使這樣,當我決定報考時,我周圍的親戚朋友除了我妻子以外,沒有一個人表示支持。他們說:“你考了兩次大學,考了全省第二名,人家都不要你,你還做什麼夢啊?”但是我決心已定,我知道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機會,無論如何我要抓住一試。如果實在考不上,此乃命也,但是如果我連試都不試,我絕對會後悔一輩子。

1978年2月報名,當時我可以報考的隻有武漢大學中文係的古代漢語跟古代文學(後來叫“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兩個專業,一直到報名之前我都拿不定主意報哪個比較好。一位跟我同時準備報考的同事(他報考數理)對我說:“你到現在連哪個專業都沒有考慮好,我看你是沒有希望了。”非常遺憾的是,後來他自己卻沒有考上。我最後選定了古代文學。我記得當時要考的是五門功課:中國文學史,古代漢語,唐代文學,外語,政治。二月報名,五月考試,我隻有大概一百天的時間可以準備,而當時我在三陽路中學教書,每周要上十二節課,同時我又是江岸區語文教師培訓班的老師,每個星期要給中學教師們上一次文學史課程,這兩件事情是無法暫停的。所以我白天幾乎沒有時間來做考試的準備,隻有晚上跟周末可以利用。我告訴自己,這個時候如何調動自己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排除一切跟考試無關的幹擾,並且抓住重點,不浪費任何精力,對於我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