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幕戲是有個老道到賈府上給寶玉提親。王老道來了給寶玉提親。一傳倆,倆傳仨,傳到黛玉耳朵裏了。黛玉的這個小醋壇子就打翻了,吵來吵去。寶玉急得都把寶玉拿出來摔地下了,但沒摔碎。那個玉上麵的穗是黛玉給做的,黛玉拿出剪子把這穗給剪了。這一幕是青年男女慪氣和吵架時比較常見的,寫得很真實。那麼怎麼演繹這一幕?黛玉身體瘦弱、中氣不足,她是細聲細字的,受著冤屈,半帶著哭腔埋怨對方。所以陳曉旭演的時候呢,顯得楚楚可憐。
但是新版紅樓裏,蔣夢婕演的不是這麼回事,吵架吵得很有激情。當然,有激情是對的。要真是十來歲的孩子,吵架就是那樣,情緒化嘛!可是曹公寫這個黛玉,其實是把她心理年齡寫得很成熟,她對情愛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看法。所以黛玉在這塊不會用那種方法。這麼一對比,無論是陳曉旭還是蔣夢婕,她們往往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們的背後是整個劇組,是這個劇組對於這個《紅樓夢》怎麼去解讀的問題。這點最突出地體現在音樂上。
知識鏈接
影響人物塑造的,並不隻是演員的形象和演技,很多外在的因素也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電視劇中的音樂。
在《紅樓夢》裏,黛玉葬花是一個重頭戲。拍1987版《紅樓夢》時還沒什麼特技,演這段的時候,靠的是大段的音樂,讓觀眾隨著音樂的起伏而心潮起伏。
而2010版的《紅樓夢》裏,黛玉葬花背景音樂有點兒嚇人,在民樂的調裏加上詠歎調。這就如從遠處虛無縹緲的海洋上,突然間傳來海妖的歌聲,要麼是誘惑你的,要麼是嚇唬你的。讓人感覺特突兀。以我這種欣賞水平——可能我跟這個歌劇之間離得遠點——我聽的時候覺得有點毛骨悚然。當然,我們把黛玉葬花這個場景撤掉,你閉著眼聽這段音樂挺動聽,問題就是這個音樂和畫麵之間不疊加。2010版《紅樓夢》的音樂製作人是一群“80後”,“80後”對音樂的理解很前衛。他們可能覺得黛玉葬花感到悲痛,葬花即葬我,怎麼能不用這種很哀傷、很感歎、很高亢的音樂?可以用,可問題是,欣賞《紅樓夢》的人是把它當作中國古典名著來欣賞的。這中間存在著一種錯位。這就好比一個穿著中國古代衣服的人站出來給大家吟誦李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吟誦完之後拿出個雙節棍,“快使用雙節棍”……你看多別扭。
所以,評價某一個人演得好與不好,除了他本身的因素以外,還要看他周邊的人為了這個藝術形象下了多大的功夫以及下功夫的方式是對與不對。今天這篇文章,絕不是力捧陳曉旭,貶低蔣夢婕。其實林黛玉到底應該是什麼形象,咱每個人心裏都有數。我們每個人說好與不好,都是根據自己心裏林黛玉的標準來看的。
最複雜的人物:王熙鳳
賈寶玉和林黛玉是《紅樓夢》裏的男一號、女一號,是我們心目當中的絕對正麵人物。你要想從《紅樓夢》裏邊挑出一個完全的反麵人物,尤其是從主要人物裏頭挑出一個絕對的反麵人物,還真不太容易。很多人都是很複雜的人。大家一直認為有一個人心狠手辣,說這個人比較毒,說她是反麵人物。這個人就是王熙鳳。其實王熙鳳也是一個受害者,判詞裏寫“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她的結局也是個悲劇。對這個人,我們不能僅僅從正麵或者反麵角度解讀她。王熙鳳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亦正亦邪。這樣的人物,往往很多演員願意演繹,演繹空間非常大。今天,我們就說說1987版《紅樓夢》和2010版《紅樓夢》裏邊的王熙鳳哪一個演繹得更加到位,更符合原著的精神。
咱們比較新舊版《紅樓夢》人物,就得從長相上開始。《紅樓夢》原著裏怎麼寫王熙鳳呢?那幾句話你看著不多,句句經典,說王熙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一對“柳葉吊梢眉”,是“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麵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個描摹是非常有特色的,它突出了王熙鳳的特點。它首先肯定王熙鳳長得漂亮——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又用“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突出王熙鳳很難接近,而且對人也具有威懾力。
1987版《紅樓夢》演王熙鳳的是著名的演員鄧婕,張國立他老婆;2010版的,是青年演員姚笛。這王熙鳳在走路的過程當中搖搖晃晃的,蘭花指什麼一弄,挺媚氣的,所以叫體格風騷。這個鄧婕倒是有女人味,可是你說她身材苗條,好像她那樣算不上苗條;另外一點,鄧婕個子小,才一米五幾的個。有人說不對,她在《康熙微服私訪》裏好像挺高的,那是運用了技巧。總體來說,鄧婕與王熙鳳外形上算是接近,但絕談不上盡善盡美。而姚笛版的這個王熙鳳呢,應該說比鄧婕更接近王熙鳳的形象。就形象上來講,應該說姚笛要勝出一籌。
那麼我們再看,誰更能把握這個人物內在的東西。首先一點,王熙鳳是什麼性格?她會來事,說話滴水不漏,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她一個基本性格。王熙鳳一出場,“粉麵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在評書裏叫開臉。那麼開臉之後,這個人必然得張嘴說話,除非她是啞巴。這一說話,就把她的性格暴露了。她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寶黛初見之前,林黛玉進賈府,這賈母一看見自己外孫女,正悲悲切切的時候。這時候,突然聽走廊上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王熙鳳進來之後,見著林黛玉,說了什麼呢?“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算看到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倒像老祖宗的嫡親孫女。”
這一句話,她誇了林黛玉,黛玉肯定高興;再一個,她說這不像賈母的外孫女,像賈母的親孫女,這說明黛玉長得漂亮、氣派好是有根的,賈母一聽能不高興嗎?可不光是這倆人樂嗬。那屋裏可有賈母的親孫女。除了元春在宮裏,迎春、惜春、探春都在場。王熙鳳意思是老祖宗嫡親孫女的那氣派很了不得。這三位可是嫡親孫女,一聽也高興了。而迎春、探春的母親也在呢,說我的閨女有氣派,這兩個人的母親也高興。你看她這一句話,讓三個當娘的,一個老祖宗,再加上黛玉本人和三個丫頭都高興了。一句話哄七個人開心。我們查這段話多少個字?不到五十個字!就從這一點上,就看出來王熙鳳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八麵玲瓏,左右逢源。這一段應該說是給王熙鳳開臉的最重要的一個場麵。
咱們可以看看新版《紅樓夢》與老版《紅樓夢》分別是怎麼演繹的。通過對比不難看到,鄧婕這一版的王熙鳳可以說是舉重若輕;姚笛這一版呢,也不是說有多大缺陷。有一個細節處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這1987版《紅樓夢》的王熙鳳說這句話在哪說的呢?黛玉坐在位置上,老祖宗也坐著,王熙鳳站在老祖宗的旁邊說這話。這句話的最大的功能是討好賈母。她隔著賈母誇黛玉,這一幕就非常有象征意義。我認為這是老版《紅樓夢》處理這一段的精髓所在。原著裏沒寫到。但是新版《紅樓夢》的王熙鳳就直接走到黛玉跟前,誇黛玉你標致,好像這些話是說給黛玉一個人聽的。我認為這不如老版表現得好。
王熙鳳還有一個特質就是潑辣。在反映她的潑辣這一塊,這兩版的表現也不一樣。她這個潑辣集中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大鬧賈璉、尤氏和她的丈夫賈珍,包括賈珍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賈蓉。這仨人幹了點不太地道的事。賈珍跟賈璉是一輩的,他唆使尤二姐跟原來訂婚的張華退婚,然後嫁給賈璉。他還讓賈璉和尤二姐背著王熙鳳,不讓她知道。結果這讓王熙鳳知道了,王熙鳳能幹嗎?她眼裏揉不得沙子啊,登門去鬧去。到了寧國府這邊,她指著賈珍、他媳婦尤氏和賈蓉,打滾放潑罵了一通。
從打滾放潑這個角度看,姚笛演得真痛快,最後聲音都劈了。而且演繹這段的時候,畫外音加上刀光劍影的聲音,顯得這一幕衝突更激烈。我們要單看這一塊呢,姚笛演得痛快,比鄧婕演得到位。可是再仔細探究這背後的事,我認為鄧婕演得更加準確。王熙鳳不僅僅是知道這個事後就去鬧事,她是個導演。她聽說賈璉娶了尤二姐這事,就展開調查。尤二姐原先已經許給一個叫張華的人了,賈璉使了錢了,讓人家退婚。於是,她偷著把張華找來,讓張華告。這一告起個什麼作用呢?原先我不知道這事,你一告我就知道了,我知道我就得管。怎麼管?剛才說了,這個時候她去鬧去。不讓丈夫討小老婆,在過去名不正言不順。她鬧裏邊有一個含義,把這事弄大了,讓大夥都知道了,然後,你就回到賈府來吧,就別在外麵偷偷摸摸了,然後把你尤二姐拉到身邊,我整不死你小樣的。因為離著遠,她動不了人家;離著近,我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她這鬧是含有一定心機在裏頭的。你看鄧婕表演的時候,也鬧,表達一個女人的嫉妒、失望。這是正常感情流露。然後她又甜言蜜語賠不是,然後又推心置腹地說一通。這一通表演有張有弛,很有分寸感,目的就是把事鬧大了,把尤二姐弄到身邊來,一點一點收拾。這樣有張有弛地演,而不是完全放開了演,符合王熙鳳當時內心的情感。
這麼一比,你會發現鄧婕的表演更加準確,對原著的精神實質把握得更到位。王熙鳳不光左右逢源、潑辣、心狠手辣,她還是賈府裏頭少有的一個有管理才能的人。你看秦可卿一死,王熙鳳協理寧國府,非常有管理才能。會管理不是說敢罵下人、敢打人、敢鬧,王熙鳳眼光獨到,而且能在下人前樹立威信。王熙鳳到了寧國府,一張嘴給寧國府的管理提出五大弊病來,這五大弊病可以說都說到病根上了。大夥一聽,這人可不好惹,一來就發現我們毛病了,咱還是聽她的吧。所以寧國府後來打理整得井井有條,不再處於混亂狀態,這跟王熙鳳的管理才能有直接關係。
鄧婕的演繹是含著威信的,她不是告訴大家你們都得聽我的,而是把這個事一說,由不得你不聽,就那種泰山崩於前而目不為之一瞬的把握全局的能力。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姚笛演繹的沒有過,而是不及,沒到位。你看她演的王熙鳳隻是一個長得漂亮的很嫵媚的女人,她小聲小氣地吩咐下人,“咱們這府怎麼怎麼著”,我認為這個沒到位。在這個時候人說話得有勁兒,你不能是很鬆弛的那種狀態。姚笛在演繹的過程當中,嫵媚有餘威嚴不足,展示的是個小女人形象。
說到這兒,不少讀者朋友會說:老梁,我看出來了,你就認為1987版好,鄧婕就是比這個姚笛方方麵麵好。咱們必須得承認,這兩版在對待藝術作品的態度上有差異,這種差異造成了我們對這兩個版本評價褒貶不一。
演王熙鳳的鄧婕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過:很多人都說我們1987版好,不是我們演員演技多高,也不是說這些人水平就比現在高,關鍵我們對這個藝術作品的態度認真。準備拍1987版《紅樓夢》的時候,劇組從1983年就開始全國各地海選演員。選完了這些演員後,可不是挑上了就讓馬上上戲,而是把他們統一集中在北京,讓他們閉門進修一年。這一年幹嗎?就好好研究《紅樓夢》。劇組請來了紅學家,比方說周汝昌、周嶺這樣的一流的紅學家來給講課,請美學家王朝文來講課,請大作家沈從文、曹禺來給大夥講課。主創人員必須認真聽講。這一年等於封閉訓練。咱們奧運會有封閉訓練,這個劇組裏邊就有封閉訓練。經過這麼紮實細致的努力,最後拍出的東西可想而知。
鄧婕還講過一個小插曲。有個小夥子30歲了,劇組不讓他來拍,說你看你都這歲數了,你不得結婚嗎?這小夥子表示,我為了這個劇不談戀愛不結婚。這部劇一拍三四年,30歲的小夥子到了34歲左右才結婚。在20世紀80年代,這絕對算大齡青年了。
這就說明當時整個劇組人員對《紅樓夢》認真負責。
反過來,新版《紅樓夢》搞《紅樓夢》選秀,最後變成一次地道的商業炒作。我們知道,商業炒作裏頭出來的人,不見得真適合這個角色。原來應該把演員集中在一塊兒的培訓那一年時間,都用來前期炒作了。這也難怪,隻有炒作才能帶來商業利益。我們看新版《紅樓夢》裏頭,池塘、樓閣、大觀園、怡紅院,包括人物造型非常華麗,可以說比1987版強多了。但是僅僅有錢投入,僅僅是造型的華麗,僅僅是場景的這種美觀,就能帶來精致的藝術品嗎?這個事,我想我個人說了不算,看完新版《紅樓夢》,您自己心裏有杆秤,好好比較比較吧。
丫鬟無間道
在《紅樓夢》裏麵,反映了很多錯綜複雜的人物矛盾。這些矛盾當中寶玉是核心,所以圍繞著賈寶玉也出現了很多對立麵。比方說寶釵和黛玉就是對立麵,她倆都想得到寶玉,所以互相之間爭這賈寶玉。另外,王夫人和賈母是個對立麵,她倆也是圍繞著寶玉,爭奪對寶玉的控製權。既然有對立麵,就必然有正麵的鬥爭,有暗地裏的鬥爭。有時候暗地裏的鬥爭,成為文學作品的主要題材,如《潛伏》《永不消失的電波》。暗地裏的鬥爭會涉及統一戰線:誰跟我是一夥,把誰拉到自己這邊,幫助自己來收集一些材料等等。這是什麼?這就是間諜。《紅樓夢》裏邊圍繞著爭奪賈寶玉的控製權,王夫人和賈母也都用上了這招,派臥底派間諜。那麼這兩位到底派的誰?一個是晴雯,一個是襲人。所以晴雯和襲人是寶玉身邊的臥底。用咱們時髦話來說,這就是《紅樓夢》裏的無間道。
晴雯和襲人分別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呢?《紅樓夢》裏邊寫得非常透徹,而且判詞裏邊把兩個人的性格都弄出來了。花襲人的性格是“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首先,判詞肯定了花襲人比較溫柔體貼人。會照顧人,體貼人的這種人,她心思一定挺細,不然沒法照顧人。所以襲人是個溫柔,會照顧人,有一定心機的女人。
晴雯是什麼呢?叫“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她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是個丫鬟的命,但是骨子裏想當主子。這個人不光長得好看,而且心靈手巧,冰雪聰明。她也因此招致旁邊很多人的嫉妒。這就說晴雯是一個很可愛的形象,但不是在所有人眼裏都可愛。《紅樓夢》裏也寫了,在諸多丫鬟當中,晴雯是長得最好的、最漂亮的,像林黛玉,跟林黛玉是各有風流。而襲人呢?長得不難看,但也就是不難看。連王夫人都承認,襲人的樣貌比晴雯要略次一等。
1987版《紅樓夢》裏,襲人挺漂亮,比晴雯漂亮;2010版《紅樓夢》就不一樣了,在2010版《紅樓夢》裏,襲人根本就不是那麼溫柔的一個丫鬟,看著就像容嬤嬤的年輕版。還有的人細看發現,她小臉圓圓的,跟觀世音身邊那個紅孩兒差不多。在這一版本裏頭,晴雯漂亮,壓倒了襲人。從這點來說,2010版本的《紅樓夢》倒是忠實原著的。不管說哪個漂亮哪個不漂亮,晴雯的死是《紅樓夢》裏邊非常令大家扼腕歎息的一幕。她讓王夫人給罵死了,王夫人說你這狐狸精就知道勾引主子。
這個小姑娘跟寶玉清清白白的,不像襲人與賈寶玉的關係。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就是和襲人。王夫人這麼難聽的話潑到這晴雯身上,晴雯受不了了,所以最後氣病交加,憋屈而死。她和林黛玉還不一樣,林黛玉一出生就憋屈,憋屈十來年才死。晴雯被罵兩句,幾天就憋屈死了。所以就說整個《紅樓夢》裏,晴雯算非常倒黴的,她讓王夫人幾句就給罵死了。而且寶玉探晴雯那一段很淒婉。晴雯回到自己破破爛爛的家,躺在床上,寶玉去看她。那個時候還看不出這晴雯要咽氣呢,但是新版紅樓裏背景音樂已經上來了。什麼音樂?很恐怖的鬼片音樂。好像躺在床上的不是晴雯,是個狐狸精。所以有人說2010版《紅樓夢》是拍得最像《聊齋》的電視劇。
王夫人罵晴雯怎麼能硬把晴雯罵死呢?王夫人想收拾晴雯不是一天兩天了,她是處心積慮地要把晴雯弄死。一個大宅門裏的女主人和一個不入流的丫鬟怎麼能有這麼深的仇恨呢?王夫人到底恨她什麼呢?怎麼會有預謀地害死晴雯?這裏涉及晴雯的一個身份。有人說她身份不就是寶玉的貼身丫頭嗎?不是,她還有第二個身份。她第二個身份是賈母安插在寶玉身邊的臥底。咱們得從晴雯的出身開始。晴雯的出身非常卑賤。為什麼我還加個“非常”呢?她是奴才的奴才,她不光是奴才。開始,晴雯是被賴嬤嬤買進來的。這個賴嬤嬤就是奴才,她買晴雯當使喚丫頭。結果沒想到,賈母看中這小丫頭了,把晴雯留在身邊了。這個晴雯,小小年紀,很巧。不隻是應對啊、答個話啊,她學東西也快,還有一手很好的女紅。什麼叫女紅呢?就是針線活兒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