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深邃的教育理念 不懈的創新精神(1 / 2)

龐殿英

歲月如流,屈院長離開我們12年了。

“屈院長”,幾十年來我們一直這樣稱呼他。今天,仍願如此稱呼。因為,這個名字在我們的腦海裏,是如此深刻,如此親切,如此難忘!

視野開闊 思想深邃

屈院長經曆了舊中國的傳統教育、西方的新型高等教育、延安老解放區的革命傳統教育和蘇聯的社會主義教育。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了他深邃的興辦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理念。

這個理念,集中表現為:辦高等教育就是要培養為革命、建設事業服務的高等專門人才;辦好高等教育關鍵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師資水平的提高必須進行科學研究;研究課題要盡量結合國家的重大任務去做;重視引進國外的智力資源和先進的科技成果。

屈院長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特別是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將培養學生的全過程納入教學計劃中。在一些重大轉折時期,他都抓了教學計劃的製定和修訂。

例如,1949年10月,當第一批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490名新生入學後,首先集中用兩個多月,對他們進行了政治方向和革命人生觀的教育,然後才轉入業務課的學習。

又如,在1950年代初向蘇學習高潮中,重視理論聯係實際,打好基礎,完善各個教學環節,將政治理論課納入教學計劃。在執行計劃中,發現學生負擔過重,又抓了精簡課程,強幹削枝。

1958年大躍進之後,出現“三多一少”(勞動、科研、政治活動多,教學少),又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實行教學為主的教學、科研、生產勞動三結構。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屈院長非常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健康。他多次下學生食堂、到學生宿舍,與有關人員研究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

“文革”結束後,屈院長又花很大精力整頓被打亂了的教學秩序,加強教學研究,修訂新的教學計劃。

高水平教師隊伍的提高,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1950年代,在開出各門課程之後,屈院長及時提出了有條件的教師要進行科學研究,要重視培養青年教師,培養研究生。

例如,對化工係染料教研室,即要求要利用蘇聯專家指導的有利條件,開展染料方麵的科學研究。經過教師的努力,為我國的活性染料等染料工業的發展與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科研,培養成長了一批青年教師和本科生、研究生,為日後我校建立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打下了基礎。

敢為人先 敢於創新

正是由於屈院長對教育思想有著深邃的理解,在辦學中,他除了認真執行上級的必要的統一要求、統一計劃,他還不拘泥於已有的、或是上麵已經明確要求的內容,本著對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不斷地提出創新的主張,並努力付諸實施。

例如,“文革”以後,麵對大量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青年渴求上大學的願望和學校當時教學、生活設施條件的欠缺,在完成本科招生的任務後,屈院長積極提倡招收了走讀生,為大連地方辦大工分院及大連大學,招收不能達到高校本科錄取分數線的學生,為他們上大學提供機會,為地方培養多種層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