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無法做到讓人人滿意,即使是自我感覺很優秀的時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你怎樣卓爾不群,仍然會有人不喜歡你。
下麵這個故事也許能很好地詮釋保持心靈寧靜之道:
他是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一個七歲的小男孩。
他因出差要趕火車,匆匆離開了家。路上,他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飯,會不會哭,心裏牽掛不安,抵達出差地點後,不時打電話回家。
可孩子總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擔心。他草草處理完事情,便踏上歸途。
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熟睡了。旅途上的疲憊,讓他全身無力。他正準備就寢時,卻突然發現,棉被下麵竟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麵!
“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兒子的屁股一陣狠打。
“為什麼這麼不乖,惹爸爸生氣?你這樣調皮,把棉被弄得這麼髒?想讓誰洗?”這是妻子過世後,他第一次體罰孩子。
“我沒有!”孩子抽咽著辯解,“我沒有調皮,這是給爸爸吃的晚餐。”
原來,孩子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時間,特地泡了兩碗麵,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給爸爸。他怕爸爸那碗麵涼了,就放進了棉被底下保溫。
爸爸聽了,緊緊抱住孩子,看著碗裏那泡漲的麵,對孩子說:“孩子,這是世上最美味的泡麵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即使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果父母發現錯怪了孩子,要勇敢地向他們說“對不起”。其實不光是和親人在一起,和同事、朋友甚至社會上的任何人相處時,都應該這樣。發現自己錯了,立即承認並改正,刻意隱瞞隻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人放棄了自己的意願,活在別人的標準裏,有如喜歡懷舊的人總活在過去的陰影裏,在別人的評價裏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其實是不可取的。
生活中要盡量找準自己的定位,很好地把自身價值體現出來,這是做人的高境界。堅持做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言語中,我選擇,我喜歡。這就是快樂人生、幸福人生。
為他人開啟一扇窗
古語雲: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走過人生的而立之年,邁向人生的不惑。在走過的人世滄桑中,學會與人為善的美德,尋求內心的平和和淡定,以德報怨,寬容他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回答說:“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如此的態度就是淡定。
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掙脫紛雜喧囂很難,但是,每個人都別無選擇,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靈就必須保持淡定,唯有淡定,才能讓你的內心安靜下來,細細品味生活的萬千滋味。
一個男孩有時愛發脾氣,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讓他每次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男孩在圍籬上釘了37根釘子;漸漸地,男孩每天釘在圍籬上的釘子減少了。他慢慢地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些。終於有一天,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了。
父親又告訴他,從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圍籬上的釘子。
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對他說:“我的孩子,你做得很好。
但是,看看圍籬上的那些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恢複到最初的樣子了。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會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痕跡。如果你拿刀子捅了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男孩明白了父親的良苦心意,從此之後脾氣變得很好,待人待事都很溫和、寬容。
佛祖告誡我們:“嗔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
一位老婦人的性情怪癖,常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大發雷霆,而且惱怒的時候說話很刻毒,常無意中傷害很多人。她很清楚自己的性情不好,很想改掉古怪的秉性,可是火氣上來時,她就是沒有辦法控製自己。
有一次,有朋友告訴她:“附近有一位得道的高僧,為什麼不去找他為你指點迷津呢?”她覺得有點道理,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那位高僧,懇切地向他訴說自己的心事,渴望能從高僧那兒得到一些啟示。
高僧默默地聽完她的訴說,把她帶到一個禪房裏,然後鎖上門,一言不發地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