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的時候,給心靈找一份獨處的空間,靜下心來讓思緒隨風飄蕩,在寧靜中得到生活的感悟。當靈魂不堪重負時,給心靈一個好好休息的理由,心靈才不會備受世間的紛擾。
心中無色,才能坦然
佛法常說四大皆空,但並不代表真的不存在,它隻是讓人知道:
要學會放下,才能做到心中無色,坦然麵對一切來自聲色名利的誘惑。
放下是一種自我的回歸,學會放下才會有從容雅致的人生,適時地放下,是生存的智慧。人生的放下,可以讓我們減去疲憊,減去煩惱,減去沉重,減去身外之物的虛偽。
有一天,洞山禪師與雲居禪師在一起閑聊,洞山禪師隨意間問雲居禪師:“你愛色嗎?”
雲居禪師正在用竹籮篩豌豆,被洞山禪師的話一驚,筐裏的豆子撒了出來,滾到了洞山禪師的腳下。洞山禪師笑著彎下腰,把豌豆撿起來放進筐裏。
雲居禪師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洞山禪師的問話,他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沒有辦法回答。“色”包含的範圍太大了,有女色,有臉色,有顏色……享受美酒佳肴時看重酒色嗎?穿衣服會挑顏色嗎?貪戀黃金的財色嗎?愛慕嫵媚的女色嗎?做事會看別人臉色嗎?
雲居禪師放下手中的竹籮,心中想了很久以後,才回答道:“不愛!”
洞山禪師一直觀察著雲居禪師的表情,受驚、逃避、掙紮,不無惋惜地說:“你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真的想好了嗎?等你真正麵對考驗的時候,是否能夠做到從容麵對呢?”
雲居禪師大聲答道:“當然能!”然後他向洞山禪師看去,希望能得到回答。可是洞山禪師隻是笑,沒有任何回答。
雲居禪師感到十分奇怪,他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
洞山禪師笑著說:“你問吧!”
“你愛女色嗎?”雲居禪師問道,“當你麵對誘惑的時候,你能從容應對嗎?”
洞山禪師哈哈大笑著說:“我早就想到你會這麼問了!我看她們隻不過是美麗的外表掩飾下的臭皮囊而已。你問我愛不愛,愛與不愛又有什麼關係呢?隻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行了,不必看別人的臉色,更不必在乎別人是怎麼想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麵對世間的各種誘惑。雲居禪師雖然嘴上說能夠麵對真實的考驗,卻在不知不覺中觀察了洞山禪師的臉色。心中有色,才會掙紮,才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活中到底是什麼在誘惑著我們?金錢、美色、權勢……這些物質享受讓多少人心生蕩漾,不能自已啊!
有一隻狼的喉嚨被骨頭卡住了,它允諾誰能把骨頭從喉嚨裏掏出來,就重金酬謝。一隻長嘴鶴毫不猶豫地把腦袋伸進狼的嘴裏取骨頭,把骨頭取出來後,便向狼索要酬金。狼卻冷笑著說:“哼!讓你的腦袋從我的嘴裏安然無恙地出來,這已經是最大的報酬了。”
金錢的誘惑的確很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以至於鶴敢把腦袋伸進狼的嘴裏謀利,真是要錢不要命。這其實是筆劃不來的買賣,盡管對方出了“重金”,自己卻是拿生命作為賭注。正如狼所言,能夠全身而退已是萬幸了。生活中這樣的圈套不得不防,否則會落得身敗名裂、屍骨無存。
誘惑毀滅了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金錢、美色、權勢、地位等,讓多少人心甘情願地步入所設的圈套。如果被名利蒙住了雙眼,即使站在懸崖邊,還忍不住得意,卻不知自己正向深淵跌落。
要想在充滿誘惑的世界裏保守一份內心的純淨、一份對世事的清醒,是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勇氣的。生活中的陷阱太多,所以要時刻保持一份警惕,不要被誘惑迷了心竅。
心中無色,才會坦然。麵對從四麵八方吹來的風,貴在“降伏其心”,使其不為八風所襲擾、搖動、蠱惑。
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動了無數人的心,迦葉使者,綻開會心的一笑,笑得那麼自然,那麼恰到好處,讓人領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大徹大悟、超凡脫俗。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淡定,學會淡定與從容是一種智慧。佛法所說的四大皆空,其實並不是真的不存在,它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要學會放下。放下的越多,越覺擁有的越多。適時地放下,輕鬆地前行,讓心靈保持一份寧靜淡泊。
弘一法師的慈悲之愛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如果每個人都能用一種淡然處世的態度來看待周圍的世界,那麼就能真正做到“我獨醒”的境界。往事一切如風,隨心隨緣,那麼就可以活得更加從容瀟灑。
她是一個日本女子,有著寧靜熾熱的美。她溫良謙恭,纖塵不染,和所有二八年華的女子一樣,在豆蔻年華裏,無數次於溫暖的燭光中,許下最純真的愛情夢想。
她的祈願終於成真,於千萬人中,她遇到了一個中國男人,他是李叔同。四目相對的一刹那,他那由豐富閱曆積累下來的洞悉人生的睿智眼神,瞬間捕獲了她的芳心。他比她大許多,並且在故國家園裏有妻有子,然而,她依舊愛了,且傾心掏肺。
他才華橫溢,音樂、詩詞歌賦、篆刻、書法、繪畫、表演,幾乎樣樣精通,簡直是個天才。他像那個年代的懷有一腔熱忱的熱血青年一樣,想闖出一條救亡興邦的康莊大道,然而不幸的是難逃劫數。無奈之下,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洋油畫與劇本創作,將滿腔的悲憤和一身的才情,賦予沉默的丹青與跳動的音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