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深諳麵子之道。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解,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棋高一招,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功成身退就很不簡單,還要把“勞動成果”拱手相讓,郭解對於“麵子”的把握可謂通透。
人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
關於麵子,要牢牢記住兩大原則就可以:
第一個大原則是消極的,也就是不要做出“不給麵子”的事。例如:不要當麵羞辱人,包括同事、上司、屬下、朋友,更不要搞人身攻擊;對某人有意見,應私下溝通,不要當別人麵提出來,以免他下不了台;不要管別的部門的閑事,勿因意氣而羞辱他人的手下,這樣容易造成部門對立;遇強即屈,真心讚美他人,遇弱要手下留情,不必贏得太多;不要搶別人的功勞,也不要搶別人的機會。總而言之,隻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替對方著想,那麼就不致做出不給麵子的事了。
第二個大原則是積極的,也就是主動“做麵子”給對方。例如:多替對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麵前說好話,自然會有人感激你的,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對方有喜慶,主動以適當的方式參與慶賀;對方有難言之隱,不動聲色,不為外人知地主動替他解決;適當地捧他,協助他建立在人群中的地位。總而言之,帶著“我能替對方做什麼,讓他有麵子”的想法來做就對了,人都是講究“投桃報李”的,你給了別人麵子,輪到你時,自然也會有人給你麵子,為你效勞。這樣,大家都會有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