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所以在麵子問題上一定要小心。與人交往,求人辦事,要做到一路綠燈、遊刃有餘其實並不難,牢牢記住三條法則:第一條,給人麵子;第二條,給人麵子;第三條,還是要給人麵子。
麵子對於中國人來說異乎尋常得重要。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顏麵,為了麵子,可以做出違背常理的事。相傳前清時候,洋人到總理衙門去要求割地賠款,一通威嚇,嚇得大清的老爺們滿口答應,但臨走時,卻被從邊門送出去。不給他走正門,就是他沒有麵子;他既然沒有了麵子,自然就是中國有了麵子,也就是占了上風了。這件事情中外皆知,流傳甚廣,中國人到處說是為了宣揚我們有“麵子”,外國人到處說是為了告訴他們的同胞,隻要給了中國人麵子,怎麼敲詐勒索他們都沒關係。
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弱點,利益可以失去,但麵子不能丟。作為一個中國人,你一定要了解“麵子問題”,否則處理失當,會對你的人際關係和事業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行走於社會,必須了解到這一點,這也就是很多老於世故的人不輕易在公開場合說一句批評別人的話的原因,高帽子要一頂頂地送,既保住別人的麵子,別人也會如法炮製,給你麵子,彼此心照不宣,盡興而散。這種情形適用的範圍很廣,在官場尤其常見,因為在那裏最出效果。
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知識有見解,一旦看到別人犯了錯誤,馬上就逮到機會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的,他自己很是痛快,其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闖了禍,總有一天會吃苦頭的。
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如果是當著眾人的麵指出來的話,他當場就要進行反擊,根本不會管你說的對錯。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經向他提出了挑戰。由於你的“不給麵子”,他的反擊也會毫不留情。
事實上,給人麵子並不難,有的時候其實隻要說幾句恰當的話就可以了,這種無關緊要的麵子要一定要搶著給;有的時候給麵子則需要花費一點功夫,比如求人幫忙、替人辦事,這種情況下要綜合考慮,如果確實是人情往來,曾受人恩惠,或今後可能有求於人的,還是要考慮給。而至於其他的隻能徒增麻煩,即使不幫忙,也要婉言拒絕,今後也好有回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