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助人,多聚人情,自然得道多助。然而世事無常,人心不古,人情多變,不可濫用。人情要用在危難之際,要用在刀刃上。
有些人喜歡用“人情”來辦事,但要知道“人情”是有限的,你若和別人隻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幫的忙就很有限,因為他沒有義務和責任幫你忙。
人情好比存款,不能濫用。人們常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人情也是這樣,能夠幫助你的情義或者能夠使你得到保護的人是有限的,要好好珍惜。
“人情世故”總是夾雜著真誠與虛偽的成分,雖然是一種形式,但卻是維係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可少的,因此,除非離群索居,遺世獨立,否則任何人都無法擺脫“人情世故”的糾纏。也許你不喜歡這種形式上的東西,但既然身處社會,此事就萬萬不能疏忽。
人情世事雖然不一定會為你立即帶來多少好處,但多施恩澤,助人為樂,或無意隨手幫的忙,都有可能在今後的日子裏得到回報。
曹操是一個很會籠絡人心的人。當初為了挽留關羽,雖然被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沒有怪罪於他,算是賣給了關羽一個大人情。等到曹操赤壁兵敗,在華容道幾乎束手就擒的時候,說起這段往事,加上曹操和張遼苦苦哀求,引得關羽起了不忍之心,終於把曹操放走了。
關羽為了還這段人情,不惜違背當初在諸葛亮麵前立的軍令狀,可見人情之重要。
而曹操這個人情也真是用在了最關鍵、最危急的時候,靠它才挽回了一條性命,逃回了北方。可見,人情對於中國人是多麼重要,而人情的把握有時甚至能夠改變曆史的走向。
楚漢相爭之際,西楚霸王項羽打算設鴻門宴加害劉邦,並命令軍隊準備進攻。正在此危急時刻,恰恰是項羽的叔父項伯星夜飛馳前往劉邦的大營通風報信,這簡直是通敵背叛的行為!
而項伯這麼做的原因沒有其他的,就是為了前去搭救張良,因為張良曾經救過項伯的性命。項伯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還就是人情在其中起作用。
正因為如此,劉邦才完全了解了項羽“鴻門宴”的意圖,巧妙的逃脫了出去。從而改變了今後整個曆史的方向。
所以我們要多聚人情,好像銀行存款一樣,你存得越多,可領出來的錢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領出來的就越少。福澤深厚的人總是有貴人相救,並不總是運氣好。你越是樂於助人,解困於危難,在危急的時候越有人來幫助你度過難關。所謂“人助者天助”,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人喜歡用“人情”來辦事,但要知道“人情”是有限的,你若和別人隻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幫的忙就很有限,因為他沒有義務和責任幫你忙。
如果你一次又一次要他幫你的忙,結果可能是你們之間的感情開始轉淡,接著別人對你避之惟恐不及,要麼就是別人認為你這個人不通人情世故,那麼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的情份就此斷了。這是因為你的人情存款隻有那麼一點點。
要好好地把握友誼的親密度,不可太淺,也不可太過,否則隻會適得其反。好朋友見麵和交往的機會當然比其他人要多,可是任何事都有個“度”,超越這個界線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結果。
所以朋友幫忙要注意,首先弄清楚你和對方的情份如何,再決定是不是找他幫忙;第二,就是即使對方曾經欠你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有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特別是斤斤計較的朋友,你們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第三,人情要有適度的回饋,也就是“還人情”。
回饋有很多種,例如主動去幫對方的忙,請吃飯送禮物都可以。
總之,如果能不找人幫忙就盡量不找,就好比銀行存款,能不動用當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