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失業是舊生活的完結,新生活的開始。每一個下崗失業者,都竭力睜大眼睛探尋著前方的路,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開始新的人生。從現實來看,再就業,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是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繼續替別人打工的生涯;二是解放思想,拋開偏見,開創自己的事業。
不懼怕失敗
每個奮鬥者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功,奮鬥了也有可能失敗,但不奮鬥就永遠不能成功。如果你想避免任何失敗,那麼成功就永遠不能實現。失敗與成功參半,痛苦與幸福共存,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想過成功,想過失敗,但我從未想過放棄。”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相信自己,並勇於一試;從某種意義上說,觸礁的未必不是勇士,失敗的未必不是英雄。下麵講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的故事。
1962年,人到中年的玫琳·凱退休回家後,為了擺脫無聊寂寞,她決定去冒險。她所有的積蓄5000美元全部用來投資創辦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兩個兒子也加入到母親的理想中來。
這一次是她創建公司以來的第一次展銷。她原先估計這些功效奇特的護膚品將在展銷中受到歡迎,大獲成功;誰料到整個展銷會隻賣出1.5美元,她迎來的是殘酷的失敗。回到家裏,玫琳·凱百思不得其解:我究竟錯在哪裏?難道我的事業就注定要失敗?
這時,她想起了一生獲得1093項專利的發明家愛迪生,他一生中也經曆了無數的失敗,僅試驗蓄電池一項便失敗了25000次,但他卻說:“不,我沒有失敗,我發現了蓄電池不能工作的24999種原因。”生活本來就是一係列的嚐試和失敗,人們隻是偶爾才能獲得成功。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斷嚐試,敢於冒險。失敗並不丟人,真正的失敗是一個人伏首稱臣,喪失鬥誌。商場如戰場,哭不能哭出成功來。
玫琳·凱擦幹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起來,盡管後來她不定期走過一段又一段的彎路,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她的冒險精神不減。心血終於結出碩果,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由初創時雇員9人,發展到現有雇員5000多人的國際性公司,並擁有一支20萬人的推銷隊伍,公司銷售額超過了3億美元,成為化妝品工業的“皇後”。
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向成功的腳印,每一次錯誤的發現,都會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通途:世上沒有厄運,有的隻是暫時的挫折和失敗,但隻要我們敢於堅持,並勇於總結教訓,成功的路碑就會昭示我們怎樣邁步。如果你能堅強地做一粒種子,那麼繼續奮鬥便是生長的廣闊沃土。
愛拚才會贏
現代社會的競爭十分激烈,不前進就退步,不生存就滅亡。我們無時無刻不麵臨著壓力。惟有拚搏才能獲得出路,惟有拚搏才能獲得發展。社會給予人的機會是有限的,拚搏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機會的主人,成為生活的強者,愛拚才會贏,要麼打敗別人,要麼被別人打敗。
張詠梅,45歲,1993年公司破產,每人發了4000元和一年工資。當拿著這點錢回家時,她在床上整整躺了3天,腦子裏亂亂的,哭了一夜。但生存的信念使她振作了起來,決定自立、自救。她先是在西早百花市場租櫃台做生意,由於不懂,把5000元都用來交租櫃台費,沒有了進貨的本錢。後來,她找了些麵料,又投入加工服裝,一個搞個體的人幫她代銷,結果是人沒有了貨也沒了,她變成了真正的無產者。
後來,她又從朋友那兒借了5000元錢,做起了倒爺。有一年衛生球緊張,她就拉來衛生球賣,賺了1萬多塊錢。那幾年她一直都參加在北京展覽館、首都體育館、農展館等舉辦的展銷會,結果獲得了許多頭銜,諸如“牛肉幹大姐”、“毛線大姐”、“涼果大姐”等等。她終於擺脫了困境,生活開始步入正軌。
1997年她又辦起了“姐妹茶緣”,專為下崗姐妹就業穿針引線。一年來,她先後組織了“首屆下崗姐妹巧手編織服裝針織工藝品展示會”以及谘詢、招聘等係列活動,培訓幫助女工再就業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可觀的回報。
謀求新職業
下崗失業者在求職之前,要對未來職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素質要求作一個較為清楚的了解。
1.21世紀什麼職業最熱門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據專家預測,今後每10年將發生一次全麵的“職業大革命”,其中,重大變化每兩年就會有一次。如何把握21世紀職業變革的趨勢,成功地開拓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是所有下崗者所關心的問題。紐約市報道生活新方式的期刊POV,曾經選出了美國的十大熱門職業和十大冷門職業,十大熱門職業是:(1)多媒體軟件設計師;(2)管理顧問;(3)交互式廣告執行員;(4)工業環保專家;(5)護毗,(6)國際電腦網絡檢索專家;(7)殮葬經理;(8)新興證券市場交易員;(9)物理治療師;(10)與電腦職業相關的職業。十大冷門職業為:(1)銀行出納員;(2)電話接線員;(3)工廠操作員;(4)報刊記者;(5)企業中級經理;(6)官員;(7)專科醫生;(8)農夫;(9)財經律師;(10)數學家。
2.我國熱門職業的分析與預測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將需要大量從事電子計算機硬件維護、程序編排以及計算機設計製造係專業人員。
對於那些能夠處理纖維光學這種尖端電訊技術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的需求量將大為增加。
經濟的發展給環保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環保工程技術人員在我國原來就供不應求,將來就更不可缺少。太陽能、核能及生產合成燃料的能源技師和工程師,就業機會會越來越多。
隨著我國日益步人老齡化社會,對保健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據預測:僅醫療保健事業就將提供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屬於老年生理、病理範圍的保健服務占相當大的比重。
在21世紀,仿生學、移植、放射以及核醫學等技術性治療的職業將有很大的發展。職業病醫生和康複醫生的需要量越來越大。
遺傳工程在未來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且隨著遺傳工程技術的使用和推廣,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衍生就業。
21世紀的中國,最大就業機會是服務業。秘書,護理員,售貨員,出納員,房屋管理員以及其他文書和服務性行業的雇員等,其需求量將呈上升趨勢。盡管一些高、精、尖現代化行業隻向那些有深厚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敞開,但相當多的行業仍然需要大量的普通從業者。
3.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21世紀是個什麼樣的世紀,什麼樣的人才才能在21世紀捧得金飯碗,這是上到政治家、下到平民百姓都在思考的問題。
有一份資料說,在中國近10年內社會上最吃香的人才是:
(1)具有金融、財貿、統計等經濟方麵的知識與素質的人才;
(2)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社會交往與說服能力的人才;
(3)具有一定的產品或商品營銷能力素質的人才;
(4)掌握相關的一種或幾種外語說寫能力的人才;
(5)除了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以外,還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與使用能力的人才;
(6)具有相關專業的工藝與商品設計能力的人才;
(7)精通一種或幾種相關專業的操作技術的人才;
(8)具有較高的文秘寫作、事務管理與公關素質的人才;
(9)具有相關專業的規劃與工程設計能力的人才;
(10)具有較高的社會服務素質的人才。
從上麵可以看出,21世紀的人才除了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外,未來職業結構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受教育程度高
據美國勞動統計署統計,在美國未來10年內,80%的就業人員需要具有高中以上的學曆,其中的80%必須接受有別於大學專科的教育,或者在讀完大學專科後再接受其他方麵的教育。澳大利亞政府準備使19歲的年輕人完成12年製教育,並參加得到正式認可的培訓或教育,旨在培訓各行各業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未來的社會,誰擁有學曆,擁有知識,誰就能成為就業市場上的金鳳凰。
2.對社會變革的適應能力
我們的社會每天都在變化。就如同電子計算機平均每幾周就換代一次一樣,社會變化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過。什麼樣的人能活得好,顯然是那些能很快適應社會的變化的人。每一次新的變化,有人就會麵臨失業,而另外的人則可能獲得了發展的機會。當一個行業從盛到衰的時候,可能正是另一個行業從無到有的過程。因此,請加強學習吧,留心觀察,讓你自己在變革發生前提前做好準備。
3.外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