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仍應繼承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不要讓金錢成為驕傲的資本。對富翁而言,自己就不應提倡、追求高消費。國外企業家如洛克菲勒,就十分注意教育子女得有個約束。新加坡規定中學生不準穿名牌,台灣規定中學生不準燙發,英國皇室子弟與平民同甘共苦。中國也應當在這方麵加強措施。
相反,那些家境貧寒的大學生則缺吃少穿,老是為生計而發愁,隻好去辛苦打工,學習還受到影響,成績難以出色,又覺得在同學中毫無地位,處處被動,成天抬不起頭,心理壓力非常沉重。複旦大學的陝西寶雞籍新生丁煒,就因為父親無力湊齊學費,失望之極,最終竟選擇了自殺。
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裏,與衣食無憂、受教育條件優越的城市學生競爭,大多來自山區、農村的貧困生明顯處於弱勢,能掙得獎學金的鳳毛麟角。貧困牽扯了他們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負擔,且必須為獲得收入而奔波。更讓人痛惜的是,貧困生為生存去打工,反而影響學習,不僅與獎學金無緣,自己的學業也陷入危機。
貧困大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人群,生活的坎坷不幸造成了他們的困境,他們比同齡人早早品嚐到了人生的艱辛。在為學業發奮圖強同時,他們還要老被最基本的生計問題所困擾。而且,一個人貧窮還不可悲,可悲的是他在心理上也把自己當成一個需要社會照顧的弱者,自暴自棄,不思進取,那就完全淪為一個“貧困生”了。
所以,富裕的大學生們要轉變消費觀念,貧困的大學生們更要自強不息。“富相公”不要光富生活,“窮書生”不能還窮誌氣啊!
富裕生應該把自己較好的經濟條件、物質基礎當作學習、進取的有利支持,不要為自己的富裕而得意、驕矜,不要光追求奢侈、浮靡的物質生活,更不應該參與攀比、揮霍的歪風,而是多幫助、支持自己的貧困同學;同時,專心學習,提高才幹,創造業績,以感謝和報答父母,這樣你才是真正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優秀大學生!
貧困生要想徹底脫貧,就必須走出生活陰影,轉變自我心態,積極麵對人生,在心理上戰勝自己,看到自身的優點,挺起腰杆,樹立信心,廣交朋友,加強人際交往,在自強、自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便一定能實現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