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光所在W市××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該校確實有這個學生。得知該生被抓獲消息後,王書記說校領導心情都很沉重,一致認為這是一起嚴重事件,並表示一定要依法和依照校紀給予該生開除處分。
針對高校學生賣淫現象,王書記說,以前校方還管學生談戀愛時過於親昵的舉動;但現在,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更多控製。“現在,整個社會充滿銅臭味,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嬗變,學校想管卻無能為力。高校目前能做的也就是多做思想教育工作。”王書記承認,在金錢物質的利誘麵前,思想道德教育確實麵臨嚴峻挑戰。
和王書記觀點相左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位研究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學生賣淫,從表麵上看是一種社會現象,這似乎和高校管理沒有必然聯係。但我認為,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不嚴,師之惰’,學校被人稱為淨土,現在你淨土不淨,這顯然是守土者的責任。”
一名學生在舉報信裏說:“如果學生賣淫現象還不被重視,有關部門還不迅速整治,情況會更糟糕。”
7、“富相公”不要光富生活,“窮書生”不能還窮誌氣
當今大學生的世俗化,還反映在校園裏的高消費現象屢見不鮮,“富相公”們花錢大手大腳,追求享受,比闊擺譜,被大家所羨慕,顯得盛氣淩人;“窮書生”們則必須靠到處打工才能勉強維持生計,生活拮據寒酸,被大家所鄙視,自卑脆弱,無心求學,甚至自暴自棄。倡導合理、健康的消費方式,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迫在眉睫。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各階層在經濟條件上逐漸明顯分野為三大群體:5%非常富,15%非常窮,80%中產階層。於是,在大學校園中,莘莘學子也同樣明顯分為這三大群體:除了大多數同學來自中層家庭外,也有小部分或來自富裕家庭或來自貧窮家庭,他們在許多方麵出現兩極分化。
“一月五百貧困戶,千兒八百剛夠住,兩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戶。”這是日前出現在南京某高校的順口溜。住的不是學校宿舍,而是租來的套間;胸前掛個手機,腰裏別個MP4,手裏提個筆記本電腦;腳踏“花花公子”,身穿“華倫天奴”。(據《山東青年報》孫曉忠報道。)
因為對金錢、物質的過於看重,因為對享受、表現的過於追逐,因為對攀比、競爭的過於扭曲,於是,那些家境較好的大學生,便拿著父母的錢在愛情投資、飲食住宿、穿衣打扮、遊玩娛樂上奢侈揮霍,或達到某種目的。若真是確有經濟實力,倒也罷了;就怕因為是基於虛榮心作祟,“打腫臉充胖子”,有的學生甚至靠借債來大手大腳花錢。若父母這樣做,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且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嬌縱、享受;若大學生自己也這樣做,那就更加危險,將尊嚴、人格拋棄,向“孔方兄”、“阿堵物”拜倒,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依附同學或校外有錢之人,賣淫、賭博甚至偷搶騙瞞)取得錢財,滿足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