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絡閱讀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閱讀免費或費用很低,對於生長在網絡時代的年輕人而言,在網上閱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勢所趨,其他各個年齡段的人也會相繼加入。迄今的各種調查報告都在顯示,新的閱讀春天正在由鼠標開啟。電子圖書作為隨著互聯網而出現的新型出版物,正在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而迅速普及,電子圖書市場呈現規模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電子圖書總量為53萬種,其中2006年新增電子圖書12萬種。電子圖書讀者達到4300萬人,其中30歲以下年齡段人群總和達到總量的74%,成為電子閱讀的中堅力量。
網絡所擁有的巨大存儲量和強大檢索能力,特別是其特有的互動性,增加的正是讀者和出版社最需要而傳統圖書缺乏的拓展功能。而傳統出版的渠道、運輸、分銷等環節的成本和風險,正在互聯網出版中逐漸消解。這種技術進步帶來的閱讀習慣改變,對於傳統出版業來說,既造成了巨大影響和衝擊,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就目前可以看到的新變化而言,出版流程正在實現由手工操作向電子化、自動化作業的轉變;出版形態出現了電子書、網絡書、博客、手機、手機報紙、手機音樂、手機遊戲,甚至還有手機視頻等新的數字形態;閱讀方式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線閱讀,還可下載到計算機或手機、電子書閱讀器、MP3播放器、掌上電腦等手持終端設備來閱讀。電子出版物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投遞給訂戶,大大節約了印刷和物流的成本以及時間。與紙質出版物相比,電子出版物增加了搜索功能,而且可以在保持原有版式的情況下插入鏈接、視頻、音頻以及互動項目,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使用電子出版物的遠程下載功能,獲得最新的報紙、期刊和圖書。這些都為傳統出版業提供了新的擴展業務的平台。
有一個數字可以供我們作個對比。2004年全國573家圖書出版單位的總資產額是504.4億元,而那年新浪網、搜狐、網易、盛大、九城、TOM、騰訊七家互聯網出版業務的網站的總市值是73.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613.4億元。七家公司的年齡加在一起,還不如商務印書館一家年齡長。這一組數字從某種意義上提醒我們,這七家網站既是網絡時代的產物,是技術創新和應用的範例,也代表了出版業的一種發展和趨向。
新的閱讀趨勢對傳統出版業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免費下載或者電子書的廉價推出。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例子是,2002年,美國恐怖家斯蒂芬.金在網上發行《騎彈飛行》,開創了隻發行電子版、不發行印刷版本的先河,由著名出版商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全書共66頁,售價2.5美元,發行當天就被瘋狂下載40萬份。反之,我們也注意到另一種現象,目前國內有些出版社將點擊率奇高的一些網絡或者博客印刷出版,成為市場暢銷書。由此可見,還是內容決定市場,如果能了解和滿足閱讀新趨勢的需求,將給出版業帶來一片多麼廣闊的新天地。
數字化環境給傳統出版業帶來深刻的革命,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哪種模式必然會取代哪種模式。在技術不斷創新的環境下,多種元素都是互補的,電子書和傳統書、店鋪發行和網上書店都在有機地融合。數字化環境讓傳統圖書有了更多、更快、更便利的出版和發行模式,但要真正利用好這些條件並不容易,有人捷足先登,也有人後來居上。舉例來說,當意識到利用互聯網進行發行營銷的好處之後,一些聞風而動的出版社已審時度勢,搶先建設網上發行係統。他們能夠抓住機遇,創新遊戲規則,無疑是明智之舉。
事實上,一些先知先覺的行業早已從數字化環境中受益良多。美國的一項市場調查表明,在線機票訂購和在線圖書、音像製品訂購已成為美國成功的賺錢平台,許多國際知名出版機構如蘭登書屋、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等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上電子交易係統。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數字化環境進行圖書出版和發行乃大勢所趨,此中商業機遇還是可待開掘的。
毫無疑問,數字化是一種先進的出版生產力。在我自己的工作領域中,也就是在向世界介紹中國的這個事情上,我們很歡迎這些新技術手段、新出版形式的出現,如果善加使用,將對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自2005年實施以來,已經有三個年頭,這項旨在以資助翻譯費的方式讓世界各國人民以本民族的語言讀到高質量中國圖書的項目,得到了國內外出版界同人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在座的各位可能已經聽說過這個計劃,有的已經參與到這個計劃中。2006年通過“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辦公室申請資助的國家和出版機構,已由2005年7個國家的20家出版機構增加到包括美、英、法、德、荷蘭、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在內的19個國家49家出版機構,涉及的文種也由原來的4個增加到12個。
今年3月6日,“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正式開通。這是“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信息平台,是中國第一個以介紹、推薦中國圖書為主要形式,以促進版權貿易和實物出口為主要目的的中英文雙語網站。同時,以介紹、推薦中國圖書為主的英文雜誌A BOOK IIONAL也正式創刊。通過這個網站和這本雜誌,國內出版單位可以向國外出版界推薦自己出版的優秀圖書,可以通過網絡在線申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翻譯資助,可以和國外出版機構進行交流,了解國際出版信息;國外出版機構則可以及時了解中國出版界的動態,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希望購買版權的中國圖書,可以找到中國的優秀翻譯人才,還可以直接發布自己的需求信息,找到中國合作夥伴。我們會不斷地豐富網站的功能,滿足國內外出版人士的需要,把“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打造成中國圖書“走出去”的重要信息平台。8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新聞出版總署將召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外國顧問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會上,將正式向我們聘請的十幾位外國出版界顧問頒發聘書,並與推廣計劃工作小組的28家成員單位見麵座談,以建立中外麵對麵的溝通機製。
閱讀新趨勢給中國的出版業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中國的出版業隻有不斷創新,保持活力,隨需應變,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希望中國的圖書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多地進入國際市場,為世界性全民閱讀活動的持續開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刊於《領導者》雜誌第18期,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