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生與書為伴(十三)(2 / 3)

這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三十年,伴隨著經濟總量的提高和GDP的增長,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日益緊密。

還有……

美國總統奧巴馬說,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取得了非凡而又持久穩定的發展。如今,數億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況比二十年前大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好。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說,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將永遠無法逆轉。它還意味著,隨著現代中國的現實變得越來越清晰,對中國的無知和恐懼會逐漸減弱。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說,中國邁出了現代化的步伐,同時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它得以保持穩定,這是過去一個世紀來最重大的文明成就之一。

美國《時代》周刊記者邁克爾.埃利奧特說,想想吧,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帶著他們的種種好與壞、美與醜,重新融入人類發展的主流。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故事。它是我們的故事,所有人的故事,而不僅僅是中國的故事。

日本共同社外信部主任中川潔說,隨著中國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心靈之間的障礙越來越少”。

來自高盛的報告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2050年成為美國的兩倍。

來自聯合國的報告說,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將達50%,而2008年是22%。

還有……還有來自不同國家、媒體和要人的讚美,等等。

2008的烙印,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裏。也許,終我們一生,不會再有第二個2008,也不會再有北京奧運會,神七會被神八、神九超越,改革開放會沿著三十年的足跡繼續走下去,“5.12”的人文關懷會不斷發揚光大,我們的共和國會繼續迎接燦爛的明天。此時此刻,世界都在傾聽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到了世界的讚美;世界都要求我們負責任,好像世界的未來就在中國身上。中國似一輪紅日噴薄上升,如日中天的中國應該誌得意滿,應該高枕無憂,我們還有什麼念想?

我們還是有念想!我們當然有念想!

我們麵臨的世界,是一個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世界;我們麵臨的環境,是生態破壞日益嚴重、地球一天天變暖的環境;我們麵臨的經濟,是受到金融危機嚴重侵擾的經濟;我們的文化,還沒有被世界接受和認同;我們的形象,世界的讚美遠小於攻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麵對著這些撲麵而來的困擾,我們心心念念的是,中國要繼續發展,也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福祉。套用一句現成的話,光榮和夢想同在,挑戰與機遇並存。

我們迎來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一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中國,一個更加進步的中國,一個將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的中國。

§§§29、閱讀形式多元化伴中國圖書走向世界

有人說,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個民族的閱讀史;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要看其是否讀書。這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應該說,讀書,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影響是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的。對許多人來說,閱讀確實成為生命的一種需要,就像空氣和水;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會在人的心靈和精神上留下明顯的痕跡,進而對所在的社會形成影響。這種影響力是舉世公認的。笛卡兒說:“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傑出的人談話。”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中國,更有“開卷有益”的古訓,中國人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作為人生的追求和驕傲。正是因為閱讀對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國家形象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很多國家都在倡導“全民閱讀”運動。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提出“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陸續推出“挑戰美國閱讀”、“卓越閱讀方案”、“閱讀高峰會”等措施,來提高美國國民閱讀率;德國的“閱讀起航”項目,給每個將滿一歲的孩子一隻裝滿嬰兒書的小書包;猶太母親為了讓孩子讀書,會在書本上塗抹蜂蜜,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在英國,最普遍的活動要屬讀書會。作家們會出現在各種場合,比如書店、學校、養老院甚至大街上和監獄裏,為讀者、學生、孤老,乃至行人和囚犯朗讀作品。瑞士曾經舉辦“政治家讀書”的活動,多位政界名流朗讀自己喜歡的圖書節選,並與公眾分享讀書心得。法國人讀書也不忘了浪漫,他們搞的“一本書,一枝玫瑰”活動,約有350家書店參與其中,讀者凡當天購書一本,皆可獲贈玫瑰一枝。

我們不能確切地說出從哪一天開始,許多人手裏的報紙和雜誌換成了電腦和手機,翻閱紙頁的悠閑變成了手指飛快的移動。高科技的發展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當然,走在時代最前端的永遠是最有活力的年輕人。

根據最新出爐的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中國國民閱讀率六年來持續走低,現在隻有不到50%的人在讀書,其中還有四分之一的人讀書時間在減少。許多人士的文章和演講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憂慮。與此同時,更加值得注意,不能忽略的數據是,同一個調查報告還顯示,中國有網絡閱讀習慣者已達到30%,而且這一數據六年來還在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與傳統的紙質圖書閱讀率下降相反,網絡閱讀正日益流行。整體來看,中國國民閱讀率的狀況還是很令人振奮的。

在“2006中國電子書產業年會”上發布的“2006互聯網時代的讀者閱讀調查報告”告訴我們,中國網站讀書頻道的閱讀量增長了22%,這表明有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網上在線瀏覽。同時,上網絡書店買紙書,網上購買和借閱電子書,網絡下載免費圖書等形式,也得到讀者認可。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六成讀者獲取圖書的渠道。調查還表明,可以在電腦上閱讀、複製和粘貼成為讀者購買電子書的主要原因,這個結論說明其實書的形態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讀者願意去看和複製,是因為書的內容有價值,讀者真正購買的是書的內容。這也是我們對國民閱讀率應當持樂觀態度的原因。

近日,一份由中國數字出版領域資深專家完成的預測報告稱:未來五年,將有超過30%的手機用戶通過手機閱讀電子書和數字報;跨媒體出版成為主流,70%的出版社將實現同步出版; 80%的出版社將通過POD係統為讀者提供圖書的按需印刷服務; 90%的報社將推出數字報;中國正版電子書出版總量將突破100萬種;由圖書館等機構用戶采購的電子書、數字報的銷售規模將達到10億元,由網民和手機用戶帶動的電子書、數字報內容銷售及廣告收入將達到50億元……前不久,比爾.蓋茨在西雅圖舉行的微軟戰略客戶峰會上宣稱,閱讀將會完全網絡化。蓋茨說,在將來的五年裏,微軟將觸及閱讀的轉折點,即影響目前網上閱讀的諸多缺點:閱讀器的大小、閱讀成本和電池壽命等。過了這個轉折點,變化將比今天更為劇烈。從蓋茨的宣言中,不難看出,新技術的發展將會多麼深地介入人們的閱讀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