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生與書為伴(四)(1 / 2)

吳偉:實際上,說到“翻譯出版工程”,我們對外一律仍稱“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使用同一LOGO。因為這個工程牽涉的整個機製、運作、人員都與“推廣計劃”一致。不同的是,對這個工程資助的力度加大了。另外,從內容上,“翻譯出版工程”側重支持重點及係列圖書,我們希望通過資助圖書的數量、規模來求得更大的海外影響,產生規模效應。“翻譯出版工程”實施以來,已經有八個係列簽了資助協議,一共包括163種圖書,其中最大的係列有36卷,是《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戰略研究報告》。畢竟,就影響而言,一套書和一本書的影響力還是不一樣的。為了深化這種影響,我們除了向這個工程的入選圖書資助翻譯費,還要資助出版費用和推廣費用,出發點無非是希望這些書不要無聲無息地出版,要產生影響。2009年,我們的資助投入預計會有三千萬元,增量還是挺大的。

讀書報:“推廣計劃”在每年BIBF設立專門的展區已經是慣例,BIBF過後,緊接著就是全球書業矚目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今年書展的主賓國是中國,有何重頭活動?

吳偉:法蘭克福書展開幕當天下午就有兩場重要活動,都在主題館。一個是中外出版人關於“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對話,中方三位、外方三位,都是出版界大腕;第二場是奈斯比特和趙啟正的對話,宣傳《中國大趨勢》,也是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討論。

法蘭克福書展號稱書業的奧林匹克,它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今年中國作為主賓國,我們覺得非常榮耀,也深感責任重大。不僅僅是要把中國的圖書帶到世界,還要把中國形象通過圖書帶到世界。圖書是傳播國家形象,傳遞中國各個行業,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最好渠道。我希望中國出版人能珍視這個機會,把我們最好的圖書、最好的一麵展示給世界,也希望外國出版人和讀者能通過中國圖書更加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喜歡中國。

§§§5、向莎士比亞學習傳播

采訪:《時代周報》記者 謝培

時間:2009年8月

奈斯比特的新作《中國大趨勢》,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副局長、“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吳偉再次進入公眾的關注視野。在“推廣計劃”的幫助下,奈斯比特能更方便、更深入地了解當下中國。

在“文化走出去”的大戰略下,內地版權對外輸出的狀況雖有好轉卻依舊艱難,這讓自2006年開始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備受關注。吳偉在百忙當中,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電話專訪。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推出加強版

時代周報:“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在加強國外對中國的了解、提升中國軟實力方麵作了不少貢獻。請問目前中國圖書在國外主流閱讀群中的閱讀狀況如何?

吳偉:我想先說說我們中國圖書的四個國際化層麵,首先是實物出口,其次是版權貿易,第三是合作出版,最後是直接出版。關於目前中國圖書在國外主流閱讀群中的閱讀狀況,我們從“推廣計劃”的資助、申請狀況和國外購買中國圖書的版權狀況來回答,可能會更實際一點兒。2004年10月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法國圖書沙龍,我們資助法國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了70種中國圖書。由此得到啟示,通過資助翻譯費用鼓勵國外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是個好辦法。可以推廣。2006年正式啟動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最初申請資助的圖書有70%如願以償。當時一方麵大家還不太知道這件事,另一方麵能夠輸出版權的情況不如預期好。近年來申請成功的比例在逐年降低,現在大概是有40%.50%的資助比例。買版權的情況也從過去的風水、氣功、菜譜等轉向文化、國情、文學、科技這些方麵,我們現在的重點資助也放在後麵這四塊內容。

時代周報:提交申請的數目是不是逐年增加?

吳偉:是的。剛和你說了這個比例,原來的比例大,現在的比例逐年變小,就是因為申請的人多。另外也是因為我們想提高整體的水平,並且資金有限。2008年批準的項目大概300種左右,協議金額1,300多萬元。

時代周報:這1,300萬主要資助哪些方麵?有報道說涵蓋了寫作、編輯、翻譯、出版的各個方麵。

吳偉:2008年前隻資助翻譯費,今年(2009)開始啟動的“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作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加強版,才加大了資助力度,不僅可以資助翻譯費用,還可以資助出版和推廣費用。翻譯出版工程采用“推廣計劃”的原機製、原運作方式,因為外國人搞不清楚這個計劃、那個工程的,我們對外就一律使用“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LOGO也是一樣的。

翻譯仍然是版權輸出的瓶頸

時代周報:在這些受到資助的環節中,哪些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