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我希望今天在這裏能夠看見我們訪談的翻譯們能夠自我推薦,能夠為中國圖書“走出去”作一點兒貢獻。今年4月,中國翻譯家協會舉辦了一個中譯外的論壇,實際上是世界翻譯大會的預備會。我有一個發言,主要講“推廣計劃”,講翻譯對“推廣計劃”的重要性。下麵就有若幹人找我,希望進入翻譯家這個行列,希望幫助中國圖書“走出去”。在這裏,我們歡迎有翻譯資質的翻譯家個人和團體加入。
中國網:還有什麼要求?
吳偉:還有就是有熱情,希望把翻譯中國圖書作為自己的一個興趣和使命。我覺得使命感很重要,光有興趣,可能做一兩天就不做了。如果當成自己的責任,就會長期從事這件事情。我們會把這些人介紹給中國的出版商和外國的出版商。現在急缺這樣的人才。不僅國內的出版商,國外的出版商也希望買了中國的版權之後,中國的出版社能夠把翻譯成的初稿給他,他拿到國外再修改、加工,這樣他們會省很多時間,出版起來也快了。所以這樣的人如果有,自薦、推薦都行。
中國網:翻譯人才的需求量是不是也像其他專家團一樣,沒有人數限製?
吳偉:越多越好,希望各個語種的人都有。我們從2005年開始做這個事,2005年是4個語種,2006年就增加到了12個語種,速度非常快。2005年是資助了7個國家、20家出版社,到2006年就變成19個國家、49家出版社。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推廣計劃”,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得到“推廣計劃”的資助,這也是我們喜憂參半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每一個申請的人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但是我們會盡可能去做。
中國網:您剛剛提到資助費在2006年已經過千萬了,這個資助費是每年都在遞增嗎?
吳偉:從2005、2006年的情況看是這樣。2005年資助了600多萬,2006年就變成1000多萬。從這兩年的情況看,如果再把2004年算進去,三年的情況看是遞增的。總有人問,你們是不是每年都要增加啊?我說這個要根據情況,凡是我們覺得合適的選題,都會得到資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
中國網:在您看來,中國圖書“走出去”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吳偉:有翻譯的問題,也有文化的問題,特別是文化的差異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問題。可能有若幹家報紙報道過,有的圖書的版權幾個國家都買了,但是好幾年都沒有翻譯出來,他翻不了。這其中有語言的問題,也有文化的問題,不能理解你到底在說什麼。
比如說《狼圖騰》,2005年買的,他們恐怕要到2008年才能出版,這裏麵也是有這兩個主要的障礙。希望“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能夠在中國圖書不斷走向世界時,和世界文化融合,讓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懂得漢語。
所以現在我們很多教漢語的圖書在世界很有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資助這個,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
中國網:我們選擇的圖書在麵對海外時,會有哪些側重點?
吳偉:從這兩年的情況看,資助的重點一個是科學方麵,這個是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科學、技術類的圖書大概占到了去年資助的50%左右,其他就是文化、文學類也有相當大的比例。現在比較欠缺的,也是外國人比較需要的,是反映和介紹我們當代中國的情況。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GDP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是為什麼?外國人很驚奇,他們很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我們要有意識地組織這一類的圖書提供給國外,現在這個工作已經開始做了。
中國網:我們這個計劃當中,各大出版單位是積極配合的,他們在這方麵取得了哪些成績呢?
吳偉:各大出版單位積極投入這個計劃,現在各個集團都有專門做“走出去”的人。昨天,我還見了幾家出版集團。他們非常興奮,說今年的情況比去年好,不僅有人,而且有配套資金,我們又有人,又有錢。“推廣計劃”工作小組就是要打開渠道,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渠道,讓他們走出去。
“推廣計劃”工作小組也有若幹活動,我剛剛講的雜誌、網站都是渠道,包括書展。還有就是我們組團出訪。去年我帶了一個代表團到墨西哥、巴西和南美其他國家。
中國網:是取經去了。
吳偉:不僅僅是取經,主要是推廣我們的圖書。在墨西哥,我們參加瓜達拉哈拉國際書展,是西文圖書最大的書展。墨西哥人對我們的圖書非常有興趣。在巴西,我們走訪了幾家出版社,他們也對中國的圖書非常有興趣,他們說可能是我們國與國之間太遠了,坐飛機要20多個小時,他們對中國圖書的情況確實不了解。你們來了,帶來這麼多好書,還是希望和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