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同行的幾家出版集團也都和他們建立了聯係,我想“推廣計劃”不僅僅是介紹書,同時把我們的出版機構也推出去了,讓他們和國外的出版機構直接建立聯係。這樣將來在作進一步溝通時,會相對容易一些。
中國網:我看過一個采訪,您說在西方很多圖書市場上,中國教材類占了很大比重,而少兒圖書可以作為輔助教材,這樣,我們可以開發少兒圖書市場,是不是這樣?
吳偉:是這樣的。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越來越被人關注,學漢語的也越來越多,因此,漢語教材熱銷。我們都知道,學語言從小學起可能比年齡大的學起來容易一些。在學語言的同時,如果能讀到一些簡單的、有趣的故事,對語言能力的提高會很有益。現在“走出去”的書圖文類的很多,也說明了這種需求。在中國,少兒圖書在圖文類書中占很大比例,但是還不夠,特別是針對外國讀者的更少。如果能有意識地開發一些這樣的書,“走出去”會比其他字數比較多、鴻篇巨製的相對容易一些。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外國小孩子從小學漢語,長大以後自然對中國有興趣,讀中國的書沒有什麼障礙。就像我們中國人從小學英語,現在的中學生比我們那個時候上學時讀英文的圖書、報刊容易得多。
中國網:現在中國加入這個“計劃”中的出版單位有很多家,而且在不斷增加。2005—2007年這段時間,有哪幾家表現比較突出呢?
吳偉:我剛剛講的表彰的三家: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他們去年的版權貿易超過200項。當然不是說其他的就不好,大家都非常努力。可能版權貿易和其他貿易一樣,有大年、小年,豐年、歉年,可能他們今年做得好,明年就會不足。其他出版社可能去年少一點兒,今年就會多一點兒,不能說沒有過200個項目的,沒有表彰的就不好。我覺得在大家努力的情況下,我們整體的情況都會有很多進步。在兩個大書展創造版權貿易順差,沒有大家的努力,是絕不可能實現的。
中國網:他們取得的經驗也是其他出版單位可以借鑒的。
吳偉:是這樣的。我們的成員單位開會時,成員單位之間會有溝通,做得好的會把經驗介紹給其他人,同時他們自己也有提高,這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所以這種溝通平台非常重要,他們特別樂意開會。我們現在“推廣計劃”原來是想每年開一兩次會。地方的出版集團特別希望到他們那裏開,所以我們現在開會實行申辦製。就是你申請,在申請的成員單位中我們選一個。工作小組有將近30個成員單位,輪一圈也需要很長時間。
中國網: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世界關注的一個熱點,我們在選擇圖書時會不會有一個側重點?
吳偉:當然。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這輩子可能就趕上這一次了,所以奧運會不僅是北京的奧運會,應該是中國的奧運會,是國外關注中國的一次特別好的機會。“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當然應該借這個東風,不僅把介紹奧運會,更要把介紹中國的圖書整體推出去,我們會側重在這方麵多做工作。
中國網:我們剛剛一直在聊中國圖書怎樣走出世界,怎樣吸取經驗。在您看來,您最理想的中國圖書走向世界的狀態是什麼?
吳偉:我曾經說過,“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有一個LOGO,並且要求凡是接受我們資助的圖書都要把這個標誌打到書的封麵或者封底上。從小的方麵講,我們希望將來有這個LOGO的書遍布世界,越來越多。從大的方麵講,我希望將來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和實物進出口可以實現平衡。
我們不期望有太大的順差,但是希望能夠實現平衡,進出能夠沒有太大的差異。外國的讀者讀中國書的時候,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比如書店、網上可以買到。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的工作一個不算太近的目標。
中國網:這個目標如果實現,就會讓中國出版界的人驕傲,中國在世界上開始有自己的地位了。
吳偉:說實話,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曆史、幾千年的文明史,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但也隻是在中國。我們如何把中國的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中國的文化,知道中國的文明,喜歡中國的文化,這是我們中國出版人的責任,義不容辭。
中國網:馬上要舉行第1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會有自己專門的計劃和展區,有什麼具體的活動嗎?
吳偉:“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從2005年開始專門設展區,參觀訪問的人不斷,今後會一直設下去。展區有兩個功能,分兩塊,一個是展覽部分,有我們資助的已經出版的圖書,還有我們準備向國外推薦的圖書。還有一塊就是活動區。我在各種會議上講,“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在博覽會設展台,免費提供給出版社來使用,可以在這個活動區舉行各種活動,比如推介會、簽約儀式、發布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