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現在中國在國際圖書貿易特別是版權貿易中有很大逆差,這時候誕生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吳偉:我想,“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對減少版權貿易的逆差應該起到積極作用,版權貿易逆差是多年來的痼疾,大家都在講這個事。無論是從國家、政府的角度,還是從出版社、出版人的角度,大家都很焦急。因為中國的圖書“走不出去”,不僅僅是中國的圖書貿易問題,而是中國文化沒有辦法與世界對話,沒有辦法融入世界。
我過去說過一句話,文化的差異可以吸引讀者,理解的差異喪失讀者。現在實際上確實是這樣。我們中國圖書“走不出去”,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側麵,就是文化的不能融合,文化的不能理解。我們不光喪失讀者,同時也會增加和國外溝通的成本。因為文化差異不同,大家溝通不了,某種意義上就影響了我們國家的形象。誤會越多,就容易矛盾越多,衝突越多。
我們應該利用圖書交易、貿易這個平台,為降低這種誤會和衝突做工作。這是我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職責和職能,也是我作為主管對外出版,從事這個事業的人的一個願望。因此我講,我們“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在這方麵應該是作出了貢獻。
到2006年,有兩個比較讓人高興的數字,9月份,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第一次實現了版權貿易的順差,這是20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今年是第14屆。時隔一個月,在法蘭克福我們版權貿易順差再現。這兩個書展是中國出版界最關注的,也是中國出版人必須要參加的。
中國網:這真讓大家備受鼓舞。
吳偉:後來我就說了兩句話,一句是這兩個書展的版權貿易順差在中國出版界具有裏程碑的意義。還有一句,這兩個書展版權貿易順差並不代表中國版權貿易順差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的任務還非常艱巨。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辦公室去年對工作小組成員單位版權貿易的統計有一個數字。去年,20家成員單位一共向國外輸出版權1132項,這個數字還不含港澳台地區。今年3月份工作小組召開會議的時候,對三家版權貿易輸出比較成功和表現突出的三個單位進行了表彰,一個是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一個是中國科學出版集團,還有一個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他們這三個單位版權貿易輸出的量都在200項以上。
整個成員單位版權貿易輸出的情況有一個排行榜,排在後麵的要加把勁,他們覺得我們今年一定比去年好。所以,今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這種簽約項目會比去年更多。
中國網:“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還有一個外國專家顧問團,這個大家非常關注,什麼樣的人可以加入顧問團,他們會擔當什麼樣的工作呢?
吳偉:這個顧問團大家都非常關心。這也是我們利用外力,借用外腦的想法。因為中國圖書“走出去”不能盲目地走,也不能憑著自己想當然地走。說實話,我們畢竟和國外的出版界直接溝通、深入溝通的機會還不夠多。到底國外對中國什麼樣的圖書、什麼樣的選題會有興趣?就是什麼樣的東西能夠“走出去”走得比較順利,這個我們要聽聽專家的意見。
所以,這些事情我們已經醞釀了相當長的時間。請來的這些專家一是國外知名的出版集團、出版機構的領軍人物,首先他必須是專家,對出版業必須十分熟悉;二是要對中國有興趣,對中國友好,能夠幫助把中國的圖書介紹出去,這樣的專家是我們的基本條件。
8月31日,我們會召開一個外國專家座談會,當然是和28家成員單位的成員座談,首先是請他們講一講。我們請了12位專家,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包括很多國別和語種,而且他們是方方麵麵的專家,有出版界專家、媒體界,還有發行界的專家,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給“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提出意見和建議。
國內的出版集團和出版社也會帶著問題請教這些專家。我覺得,這些專家已經作為整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的顧問,那麼各個出版集團不妨把他們聘為自己集團的顧問,那樣,交流會更深入,思維更加開拓。
我希望以後我們的外國專家經過推薦或者自薦,不斷壯大這支隊伍。我在這裏也做個廣告,有機會聽到這個消息的外國朋友,歡迎你加入。
第一批專家多數是通過各種渠道推薦的,專家的數目我們不能十分確定,比如我限定三十、五十個或者多少,我們希望幫助中國的專家越多越好。這次會議是第一次,我們會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給他們發證書。以後再開這種會,我們希望把這個會開得更加專業一點,比如某一方麵的專家和某一方麵的專業出版社對接、座談,可能效果會更好。
中國網:這些專家的加入可以說讓這個“計劃”如虎添翼。我們知道,中國的圖書想走向世界的話,翻譯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那麼,我們怎樣來網羅翻譯的人才呢?
吳偉:為什麼“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資助的項目是翻譯費,說明了對翻譯的重視。中國圖書“走出去”很大的一個瓶頸就是翻譯的問題。我們現在出國,或者見國外出版集團和出版社的CEO、總編輯時,他們都會提出同樣的問題:我們不是不喜歡中國的書,我們找不著翻譯。
當然,我們國內的翻譯有不少,“推廣計劃”和中國翻譯家協會有合作,把國內現在一部分翻譯專家已經推到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上。網絡上麵有專家的詳細介紹,以及他們的翻譯特長,比如文學、文化、科學,等等。
今後我們希望搞一點培訓,比如說中外的翻譯家可以合作,能夠使翻譯更到位一點。如果中外能夠結合的話,既有中國的翻譯,也有外國的,可能翻譯的效果會更好。
現在我要多說兩句的,是關於“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資訊傳播。對“推廣計劃”本身的推廣有兩個渠道。一個是“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門戶網站,是今年3月6日開通的,上麵有關於“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全部資訊,包括翻譯專家庫和外國專家庫,還有我們最新推出的中國圖書介紹。
還有一本專門的雜誌,叫A BOOK IIONAL,能夠把每一年我們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能夠“走出去”的機會比較大的圖書介紹出來。每一期雜誌大概介紹500本左右,這些雜誌發行的範圍和對象也比較好,像我們和外國駐華使領館、外國出版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圖書館。
中國網:他們也是輻射了這個“計劃”的宣傳平台。您剛才談到翻譯人才特別的需要,特別是很好的翻譯。在您看來,這些翻譯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是不是可以自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