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七)(3 / 3)

比如,有一家出版社向他推薦了一套“中國少數民族叢書”,圖文並茂,印製精美。但是,為什麼要推薦?少數民族在中國是個什麼位置,與漢族是什麼關係?對中國有什麼貢獻?以及他們的特征?什麼都沒有。外國人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出這套書呢?憑著印製精美?還是圖文並茂?還是要外國人自己去悟?想讓外國人自己去體會作品的重要和意義嗎?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再比如,外國需要了解中國當代年輕人,如果有一本寫中國“80後”的書,應該會引起關注。但是,如果內容泛泛也是不行的。因為外國人需要看到很個體的人,有個性、有愛好、有自己的想法,一個個活生生的青年。他們不一定是明星,也不一定是名人,他們是生活在中國人群中的普通人,普通的中國青年的故事,寫得好看就夠了。

第三個例子是在2009年的倫敦書展上,中國青年出版社有一套寫中國園林的書,這是安德魯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最好的關於中國園林的書。不僅英國人喜歡,法國人、德國人甚至西班牙人都喜歡,但是書的編法“太中國”,外國人看不懂。安德魯建議他們改編,他們接受了意見,正在改。

安德魯一口氣說了三個案例,然後說,我從各種渠道看到中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推薦圖書介紹,很沒意思,不會有人看了這種介紹去買版權。作為“推廣計劃”的顧問,他有責任告訴我,並且能夠改善這種情況。我立即交給他一個任務,應該是兩個任務:一是在9月2日的外國專家顧問座談會上講講這件事;二是做一個模板,讓中國的出版社照此辦理,做不到神似,形似也行。

說到向外國介紹中國、說明中國,就是把中國的內容介紹出去時,安德魯還是說我們的方法有問題。

我很讚同安德魯的意見,圖書作為外國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有太多的信息——中國從古到今的情況可以通過圖書告訴世界,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適的溝通方法。一方麵我們要知道外國的需求,另一方麵要用外國人能夠聽得懂的表達方式來滿足這種需求。這話聽起來有點繞,舉例為證。比如,我將《中華文明史》推薦給劍橋大學出版社的CEO潘仕勳,希望他們出版。潘也願意將這套代表當今中國研究中國文化最高水平的著作引進。但是,就遇上了中外“話語體係”和“思維方式”的衝突。書中關於馬克思主義史觀的表述問題,英國人並不是反對我們用馬克思主義史觀來進行中國文明史的研究,他們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隻介紹一種觀點,這不符合平衡的原則。

對中國內容不能輸出的問題,我想起撒切爾夫人的一個說法,若幹年前,撒切爾說,不用害怕中國,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國都不會給世界貢獻思想。對撒氏的蔑視,我們除了生氣,也很無奈。我們當然有思想,我們有幾千年的文明,幾千年的文明中蘊含著多少思想,但確實對世界貢獻甚少。那麼,現在,我們不僅要輸出中國製造,也要輸出中國創造,更要輸出中國思想、中國的理念,比如和諧世界。隻有內容的輸出,才會融入世界,減少誤解,減少衝突,實現世界和諧。

安德魯說到了西藏,因為他聽說我研究過西藏。這又是一個帶有案例性質的問題。西方利用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攻擊中國,主要在主權和人權兩個方麵。

西藏自元朝就在中國管轄下,這在藏漢史料中有大量記載,不容置疑;而自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農奴當家做主人。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經濟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西方對西藏的誤讀誤解始終存在。其中原因很多,有西方媒體持續的片麵報道,有西藏流亡政府的不實宣傳,也有我們自己向世界說明、介紹西藏的方式還存在缺欠,等等。諸多原因加在一起,導致西方受眾長期以來對西藏沒有一個全麵、真實的了解和認識。

安德魯先生希望與我合作,寫一本可以向西方讀者解疑釋惑的大眾讀物,講講西藏的故事。因為他知道我的學曆和工作背景中有西藏研究。我答應了他。不管合作與否,我都會支持他、幫助他寫這本書。由此,安德魯說,解疑釋惑不僅僅是關於西藏,還有其他,應該出版一套“理解中國”叢書,專門回答問題。我請他策劃這套叢書,並幫助邀請外國作者,如需與中國作者合作,我們可幫助尋找中國作者。

時間在談話中不知不覺過去了90分鍾,因為有下一檔公務,我不得不結束了這場意猶未盡的會見,相約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再見再談。

此後,我們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又談過幾次,“理解中國”叢書從架構到內容已趨於成熟。

斯特林大學

斯特林大學(Uy )於1967年建校,是極具現代化特色又有創新精神的蘇格蘭大學之一。它在英國率先實施兩個各長達15周的學期製,即分別於當年9月和次年2月開始的兩個學期,以及第三個從6月下旬到8月中旬稍短的夏季學期。在教學和科研品質方麵,斯特林大學一直名列前茅。該校開設課程的宗旨是:為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鼓勵學生發揮他們在學術上麵的潛力。這種平等的教育理念一直傳承至今,92.2%的學生來自公立學校或者繼續教育。斯特林大學同時作為英國頂尖的科研機構,在環境、人文與社會、經濟、體育、企業、醫學等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2008年,在英國《泰晤士報》的英國綜合大學評比當中,斯特林大學被評為蘇格蘭第5名,全英第37名。

斯特林大學以其高質量教學與研究聞名。目前,學校有文學院、人文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和自然科學學院四個學院,提供的課程涵蓋了會計、經濟、商業、財經、市場、貨幣、金融、計算機、人力資源、生物、護士、助產、哲學等諸多領域。該大學是歐洲最好的大學校園之一,享有蘇格蘭地區最佳大學的盛譽。 其校園堪稱蘇格蘭最美麗的地方,陡峻的Ochil 山,300多公頃風景如畫的森林公園,古老的Airthrey城堡和Airthrey湖上成群結隊的鳥群,讓每位前來學習的學生心曠神怡。學生宿舍、演播廳、實驗室、圖書館和各種各樣的體育場館就分布在這些美麗的景色之中。

2006年,斯特林大學在英國《泰晤士報》的大學排名是第40名。有8500 多名學生在此就讀,其中 13 %為留學生,來自世界上不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