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同時來訪的還有入江祥雄、三瓶久永、劉嶽和近藤大介等六位。
講談社
講談社於1909年由野間清治在東京創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主要的漫畫出版社之一,同小學館、集英社並稱日本出版界的漫畫三雄。
該社主要出版兒童、美術、文學、語言學、社會、哲學、宗教、地理、曆史、科學、工業、農業、醫學、音像方麵的讀物。該社從出版兒童讀物和麵向專家學者的廉價紙皮書到價格昂貴的豪華美術畫冊,出版範圍廣泛。
2005年8月31日,講談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簡稱為KBC)在北京成立。這是講談社的第一家海外法人,同時也是日本出版界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獨資文化公司。
講談社非常重視與中國出版界的友好交流。早在1966年,野間省一社長就率領日本出版界代表團首次訪問中國,與廖承誌及中國出版界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改革開放後,講談社同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日中合作圖書——《中國之旅》,向日本讀者介紹中國的名山大川和曆史文化。
從20世紀80年代起,講談社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簽訂了《研修生接受協定》,在20多年的時間裏共接收了40多名中國出版界研修生,這些赴日研修生歸國後都活躍在中國出版業界。
§§§23、騎自行車造訪新聞辦的莫裏斯
2009年6月2日上午,英國IPA公司亞洲董事總經理尼古拉斯.莫裏斯應邀來訪。這是澳籍華人張海花介紹的,因為她作為奈斯比特的中國代表,此前與我多有接觸,我表達了希望她能夠推薦一些像奈斯比特這樣既了解中國又立場公正,且有國際影響的作者,他們的作品容易被外國人接受。她推薦了莫裏斯。
聽海花說,他是騎自行車來的,我笑了,連我們都很少騎自行車了,一是路遠,家裏到辦公室有20多公裏,二是年紀大了,眼睛不夠用。看著他西服革履的,想象著在大馬路上騎車,還是個外國人,真是挺滑稽。
莫裏斯說,因為他住處離新聞辦近,騎車又環保,還鍛煉身體,好處多多。
開宗明義,我介紹了基本想法,請外國人寫中國,隻是希望更符合外國人的思維閱讀習慣,能夠用外國人容易接受的方式,用外國人慣用的話語來講中國和中國人的故事。
莫裏斯說,他來中國已經五年,斷斷續續在中國居住,主要是做谘詢工作,比如將外國的投資引入中國,告訴想來中國做生意的人要注意的事項,並且幫助中外雙方談判。這麼多年的經曆,使他深感外國人對中國極其不了解。雖然知道中國在發展,想來中國投資,想與中國做生意,但是不知深淺。與一個陌生的國家打交道,無異於在黑夜行走,不知方向的結果就是有莫名的恐懼。而莫裏斯的公司就像暗夜中的一縷光線,能夠引領外國和外國人走出黑暗。
“在商業談判中,你們通常會遇到什麼樣的困惑?”我希望莫裏斯舉出實例。我常常希望外國朋友能夠把他們與中國人打交道的困惑說得具體和感性,或許我們能夠找到幫助他們理解中國人的方法,比如介紹一本相關的圖書讀讀。
莫裏斯頓了一下,說,比如,我們與中國商人第一次見麵時,中方的承諾都很好,第二次就弱一些,如果還有第三次就更弱。甚至簽了合同也可以不算,這讓外國人很不解,以至於對與中國做生意喪失信心。這種事情經常發生,特別是在北京之外的地方。
“可能他們太想與你們做生意了吧。”我試著為中國商人辯解。雖然我不是商人,也沒與中國商人有過很深的交往,但我希望中國商人的形象不至於太不好。我當然知道,不僅是對外國人,就是在國人之間,這種不守信用的事情也經常發生。無論結果如何,先把這“窩”占上再考慮其他。殊不知,長此以往,你的信譽如何保證?沒有信譽,又怎麼能做得成生意。但有人告訴我,中國地大人多,東方不亮西方亮,張三不行還有李四,不愁談不成事。那世界不是更大?這是什麼邏輯,我不能認可。
我雖然心裏嘀咕,還是希望莫裏斯能夠理解中國商人的做法,“中國人熱情,希望成功,可能對困難估計不足,特別是在飯桌上,喝過酒之後,說話就會有些水分。希望大家多接觸,多溝通,增進了解,這種誤會就會少些。現在這種事是不是越來越少?”
莫裏斯笑著,轉了話題。他對寫些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東西很有興趣,這不僅是我們的需要,也是他以及他的公司乃至想到中國來、想與中國人打交道的外國人的需要。這就像過河要架橋、演戲要搭台一樣,莫裏斯願意做架橋搭台之人。
你希望寫點什麼?需要我們幫助什麼?我願意幫助搭台的人搭台,幫助架橋的人架橋。
莫裏斯興奮起來,中國可寫的太多了。比如能讓那麼多貧困人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脫貧,農村教育的普及;再比如中國的開發區。總之,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事,外國人覺得很神奇,很想知道其中的奧秘。
是啊,往深裏說,還有個發展模式的討論。這個題目就大了,涉及層麵太多,我們歡迎實事求是的討論。中國的發展模式是根據中國的國情確認,並被實踐證明是適合中國的。
我為有莫裏斯這個新朋友高興,也為他能成為我的潛在作者高興。我的同事問要給莫裏斯準備什麼禮物,我拿著一本剛剛出版的書目說,這是最好的禮物。我請莫裏斯從中挑選他喜歡的書,也想看看他對什麼書有興趣。
莫裏斯很高興地收下我的禮物,說回去再認真挑選。為了表示對第一位騎自行車造訪新聞辦的外國人的尊重,也為了看看他的自行車,我特別把他送出大門,見到了倚在一棵樹下的自行車。
“是買的還是租的?”我好奇地問。
“買的。”我知道,莫裏斯不僅買了自行車,還在北京有房子。我感覺,他喜歡中國,喜歡北京,也喜歡在北京騎自行車的感覺。我們也喜歡在北京騎自行車的老外。
英國IPA公司
IPA公司是一家專門針對基礎設施行業的知名經濟谘詢公司,業務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總部位於英國。其業務主要集中於電力、天然氣、水,以及能源的再利用與轉換。在墨爾本、愛丁堡和阿布紮比都設有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