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六)(1 / 3)

§§§20、阮氏清香

2008年歲末,不在計劃之內的再訪越南。前次訪越時恰逢“非典”初起,不敢多停留,所以隻是到了河內,即感覺到處處不那麼有人氣,五星級賓館幾乎沒什麼人住,但馬路上的摩托車仍是一道讓人震撼的風景線。你可以忘記那次出訪的任何事,但摩托車的洪流是絕不會忘懷的。

這次訪問是隨新聞出版總署的出版局長代表團。在胡誌明市,我們一出機場就與摩托車洪流遭遇,比起幾年前好像更加壯觀。你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都不會想到竟有如此多的摩托車,整個馬路幾乎就是摩托車的世界。中國曾經是現在也應是自行車王國,但也隻是上下班高峰時多些,遠不如越南的摩托車陣容強大。胡誌明市的摩托車不僅多,而且全天候地多,就像胡誌明市的氣候,隻有熱和更熱的區別。

除了拜訪信息傳播部外,我們還特別訪問了兩家出版社——胡誌明市文化出版社和綜合出版社。兩家出版社出麵的從社長到編輯竟然全是女士,看得出來,出版業確實是適合女士從事的職業。中國的出版社女士從業的比例也不小,但當到社長的女士並不多,這是閑話。

阮氏清香就是綜合出版社的社長。越南的女士在姓的後麵要加上“氏”,無論婚否,也沒有意義,約定俗成而已。

阮氏領導的綜合出版社成立於1977年,在越南算是老資格的出版社,之所以叫綜合,就是出版範圍廣,政治、經濟、文學、少兒、科技以及教材等,全在其出版範圍之內。越南出版業的體製大致與中國相同,沒有私人出版社。綜合出版社隻有18個編輯,每年出書300種左右,近兩年版權的輸入占到一定比例。對我們這次到訪,清香社長表現出格外的熱情,特別是聽到“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對出版中國圖書還可以申請翻譯費用的資助,就更希望我們能介紹適合在越南出版的中國圖書,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方麵的書。越南的讀者希望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希望從中得知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奧秘。

200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我們為了向世界介紹中國,也為總結自己,真是出版了不少這種選題的圖書,其中《中國巨變》《浦東奇跡》及《珠江故事》三本書是專門為外國讀者組織製作的。我隆重地推薦給清香社長。她格外高興,還沒看到樣書就已經決定翻譯出版了。看得出來,她信任我。看著她那清秀的麵龐,因笑容而彎彎的眉毛和好看的眼睛,我認定這是個值得信任並交往的朋友,一個很好的出版人。她的同事告訴我,她老公在旅遊公司當老總,每月都會有兩三個去往中國的旅行團。清香立即給她的老公打電話,說,我們之間的圖書傳遞完全可以委托旅遊公司來完成,下一個旅行團很快就要出發了,既方便又可靠,還節省郵費。我大笑,決定第一批樣書就由他們帶吧。

我想,我們之間的友誼會隨著今後的來往細水長流吧。

胡誌明市綜合出版社

成立於1977年,是胡誌明市人民與黨部的文化、思想、政治的機關出版社。每年出版幾千種圖書,包括政治、文化、曆史、經濟、法律、科技、外文、詞典、學生參考書(從幼兒到大學)等各種領域。連續幾年被讀者評選為越南高質量品牌出版社,尤其有一些出版物獲得越南出版協會頒發的金獎、銀獎以及“優秀圖書”、“精美圖書”等榮譽。自從實施《越南出版法》後,在努力完成胡誌明市黨部要求的出版工作的同時,已經與國內外的幾十家公司、組織、出版社合作,並從國外出版機構引進了幾百種各類圖書的版權。

§§§21、法國的高大偉

見過很多有著中文名字並講一口流利漢語的老外,但能用手機發中文短信約見的,高大偉是第一個。

沒見麵之前,我們通過電話,因為要討論“中國模式”這個選題怎麼寫,我希望有一個能說得出點什麼的外國人,啟正部長推薦了高大偉。當時,我知道他是中歐論壇的創始人,還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為中國說話。

此前,我曾在《參考消息》上見過他寫的一篇文章,《“認知鴻溝”導致西方不斷誤讀中國》,寫得很到位,最讓我入心的是這句話,“西方觀念變化之小與中國改革變化之大形成反差”,這次見麵,他強化了這個觀點。中國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積貧積弱,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同身受的,也是每個來過中國的外國人耳聞目睹的事實。但是,西方對中國的看法不能說沒有變化,但變化甚小,甚至忽略不計。也就是說,30年前他怎麼看你,今天依舊。這就是我們外宣工作者的問題。

作為中歐論壇的創始人,高大偉現在是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他的法國名字叫戴維.戈賽特。來北京前,發短信約見,是希望談談對我們的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當然,我也想見見這位對中國頗有研究並願意幫我們做外宣的朋友。

我們一見如故,像是老朋友。也許是此前電話和短信的溝通,更因為在很多問題上他與我們觀點一致。

比如,我們討論西藏,2009年8月他終於第一次去了西藏,我也在9月又去了西藏。所以,講到如何讓西方了解一個真實的西藏,請他們來是最好的辦法。大凡到過中國、到過西藏的人,無論他過去有著怎樣的成見,在看過之後,他都會與過去不同,哦,原來是這樣的。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西方人都請過來。怎麼辦?高大偉說,應該多一點合作,從項目開始,可以是研究項目,也可以是經濟項目,在合作的過程中一方麵說明西藏的開放,另一方麵在經營和管理上西方有些經驗可以借鑒,同時在合作中加深相互間的了解和理解。這有點像經濟項目的合作模式。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正是通過項目的合資合作,引進了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並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在融入中國社會的同時,外國人也了解了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的理念。

再比如,“7.5”之後,世界對新疆有了較多的關注,但是看新疆的角度和眼光各有不同。與西藏不同,高大偉對新疆的研究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曆史,並且是新疆師大的客座教授。他基於多年的研究認為,中國在處理“7.5”事件時已經趨於成熟,但是在對外說明情況時要選擇合適的說法。針對西方認為新疆的不穩定,我們應該強調其實新疆是處在不穩定區域的穩定地區,周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長期處於戰亂之中,而新疆長期穩定並且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