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能用很短的篇幅將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歸結得如此清晰明了,沒有一定的高瞻遠矚和世界眼光是做不到的。在補充教材中,還特別對中國的當代發明作了介紹:“2003年,中國的專利部門受理的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首次超過其他國家發明專利申請的總和。神舟五號的發射和上海金融大廈更能說明這一點。”由此,我們不僅知道了美國人對中國文明的歸結方式,也了解了他們對學生的說話方式。比如,他們總結中國的“十大發明”中居然有獨輪車,並且排在第二位,在“九大工程奇跡”中把鑄鐵技術和神舟五號都當做工程而不是技術。應該說,知識增補公司給美國學生做的補充教材是非常客觀真實的,難怪會受到美國的中小學師生的歡迎。
2004年,知識增補公司的負責人韋斯特蘭德攜女兒訪華,我們合作了多年,還是第一次見麵。老人家已經年過七十,卻精神矍鑠,津津樂道的是如何讓美國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通過他及他的公司,已經將介紹中國內容的補充教材發至全美的幾萬所中小學。感謝韋斯特蘭德先生及知識增補公司的貢獻,希望美國的師生用好它。
美國知識增補公司是一家非營利性教育出版機構,出版紙質和電子出版物。公司成立於1983年,工作重點是為美國中小學(1~12年級)提供有關當代國家和地區的增補材料。
這些增補學習材料除了在美國的社會科學課程中使用外,還放在知識增補公司網站上,供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使用。知識增補公司的目標是幫助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擴展學生對與他們共享21世紀的鄰居的了解。作為一家知名的國際教育機構,該公司主要采取便於使用的方式提供涉及各國的最新的、客觀的信息。現在已經為韓國、沙特、瑞士、奧地利等多個國家製作了增補材料。
總裁韋斯特蘭德先生畢業於Lehigh大學的商業管理係。組建知識增補公司前,任職於Scholastic公司(一家專業教育出版公司)和The Sitor公司。
美國知識增補公司的編輯們全部具有合適的教育背景,可以把教育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為客戶們提供教師認可的材料。
§§§6、阿蘭與墨藍出版社
在巴黎,有幾家以出版中國主題圖書為主的出版社和書店,像友豐書店、藍色中國出版社以及墨藍出版社。阿蘭就是墨藍出版社的老板。巴黎有一條不大的街,兩旁排列著不大卻很有特點的店鋪,阿蘭的書店就坐落在這條街上,門臉不大,裏麵曲徑通幽,藏著一個不算小的書庫。
2005年,我訪問法國,在巴黎見過幾家出版社的同人後,來到阿蘭的出版社。阿蘭沒有西服革履,也沒有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直接就把我們領到了他的書店,一本一本地給我們介紹他出版的圖書。這些圖書以畫冊為主,極其精美。我邊聽邊看,真是愛不釋手。看過書店,阿蘭把我們帶到街邊的一家咖啡館,一邊喝咖啡一邊觀景。那一刻,看著不多的人優哉遊哉地從我們旁邊經過,有人還回頭看看。我仿佛又回到了北京的街頭,這情景實在是太熟悉了,隻是北京的街邊通常都沒有這麼幽靜而已。
阿蘭的隨意和隨性,讓我們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中國與法國都是曆史悠久、文明遺產豐厚的國度,雖然是東西方兩種文明,但是,兩個國家和兩國國民對對方的文化能夠相互欣賞。1年,中國在法國舉辦“巴黎中國文化周”,引起法國公眾的極大興趣。之後,又有文化季和文化年,這種興趣和欣賞就一直綿延不絕。2004年,作為中法文化年的一個項目,中國作為法國圖書沙龍的主賓國參加法國圖書沙龍,中國國新辦資助翻譯出版的70種法文版中國圖書在圖書沙龍亮相,成為書展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時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出席了書展開幕式,原定在中國展台停留七分鍾,但看到有這麼多法文版的中國圖書,他興趣盎然,翻翻看看,一直停留了40多分鍾。不僅如此,這些書在圖書沙龍展出的幾天中,銷售情況也很好。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中國圖書若想走向世界,就要本土化,就要變成受眾國的文字,讓人能夠讀得懂,才談得到欣賞和喜歡。相似的啟示累積起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應運而生。作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執行官員,我每思及此,對法國,對巴黎,好像還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阿蘭應該是“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在法國的推動者,因此,他在中國出版界也有了不小的名聲。墨藍出版社與湖南出版集團在2008年天津書展上簽訂的“中國文明係列叢書”的版權貿易協議,在中國出版業界引起很大反響。
想起阿蘭,就想起他那張平易而略帶羞澀的臉,想起他那自然隨性的打扮,想起我們曾經坐過的街邊小店。當時,我把一卷絲質的北京老街圖送給阿蘭,他指著畫上的街,又指指我們坐著的這條街,問我們像不像?像當然是不像,但是形不似而神似,那意境之安謐悠遠,就難說不像了。聞弦聲而知雅意,也許,阿蘭說的就是意境吧。
都說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國人個個浪漫,我看也未必。阿蘭就算不上浪漫,他質樸,實在,是那種讓人放心,願意與之交朋友的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出版合作活動中,很需要這種樸素踏實、精誠合作的精神。
2009年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展,我又一次見到阿蘭。他捧著法文版的《紅樓夢》畫冊,正在逐家征求書商的意見,一邊征訂一邊修改,這種精神再次讓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