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一)(1 / 3)

§§§引子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常常與外國人打交道,特別是與外國出版界的朋友們交往較多,在交往中感受頗多。原本想寫一本“麵對中國人,做一個受歡迎的‘老外’”這樣的書,是想讓外國人知道中國歡迎什麼樣的外國人。與中外朋友特別是出版界的朋友聊天時,談到這個想法,他們竟一致認為是個非常好的選題,特別是外國朋友,尤其支持這個選題。說,我們外國人真是想知道,怎樣做才會受歡迎。把現有的相關書翻過一遍之後,更覺得有必要寫這樣一本書。但是,真正動起筆來,才覺得不那麼容易。那種類似教科書一樣的書,從一開始就把作者淩駕於讀者之上,要教你這樣那樣,這樣的書會受歡迎嗎?我存疑。因此,我想,還是置身其中,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說點體會,盡管會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嫌,但想必會給讀者一些“他山之石”,以借鑒。

§§§1、初識廬山

真正開始與外國人打交道並不是出國,而是上英語培訓班。1991至1992年,我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上出國人員培訓班。為了盡快使口語過關,朋友給我找了個英國留學生課下練習,條件是我教她漢語,就算互相幫助不收學費了。

她叫凱瑟琳,她讓我叫她凱蒂,我確信她不是貴族出身,因為英國貴族的姓氏挺複雜,而她的名字過於簡單,當時就是這麼憑著僅有的“對外知識”,就武斷地判定了她的出身。後來她給我看她家的房子和汽車的照片,都很破舊,再看她日常的衣著和行為也不“淑女”,更堅定了我的判斷。凱蒂說,到中國留學是得到了政府的資助,學中文是為了找工作。因此與她在一起,我就有種優越感,因為我學英文可不是為找工作,而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當然,我們之間是隻學語言不論出身,相比較,凱蒂的英文比我的中文要差,畢竟我是文學碩士,而她隻是中學水平,好在我的英文口語水準不高,有些艱深的英文我還有北外的老師可以請教,就不跟她叫勁了。

到放暑假時,她說她的丈夫要來看她,並且是賣了房子和汽車。我不懂,有這麼探親的嗎?看樣子這是要在中國安營紮寨呀!那時候隻聽說中國人在紛紛出國,還真沒聽說有哪個外國人賣房子賣車地到中國來,還真讓我給趕上了。

凱蒂說她丈夫要看看她的學生,也就是我,她可真逗,不說她是我的學生,隻說是我的老師,可見虛榮心是不分國界不分貴賤的。那時我們學習就在我家,房子很小。為了歡迎她的丈夫,也為了表現我們中國人的好客,我把他們夫婦二人請到我媽媽家做客。我父母是把他們當做我的英語老師款待的,在我家,我也沒說我是凱蒂的漢語老師。我父母很熱情,他們二位好像也一點沒客氣,喝酒吃菜最後吃餃子,大聲叫好,這點也很不“紳士”。盡管我父母不太習慣,尚屬可接受範圍。酒足飯飽之後,我想,大概中國人都會這麼想,客人會說幾句客氣話就打道回府了。沒想到的是,他們本來就沒有要走的意思,加上我父母客氣地說了句再坐一會兒吧,結果是這兩位竟然沒脫鞋就上了床,並且盤腿一坐,打算長聊。見狀,我父母雖然嘴上沒說什麼,眉頭卻皺到了一起。我趕緊與凱蒂耳語,說我父母年紀大了,飯後需要休息,我們一起走吧,可以找個地方喝咖啡。他們兩人麵帶疑惑,不太情願地跟我走了,可能不太明白既然我父母已經請他們再坐坐,怎麼我非要他們走呢?

這件事成了我們家的笑談,爸爸說這老外是真不見外啊。以後的若幹年,我都不敢把外國朋友往父母家領,盡管父母說歡迎你的朋友來啊,隻是不要再穿著鞋上床了。當然,這一定不是普遍現象,隻是碰巧讓我趕上了。此後的一段時間,我和凱蒂沒有聯係,暑假快結束時,她來找我告別,說學習已經結束,她就要回國了。讓我多少有些意外的是,她的婚姻也到此結束,她的前夫留在了中國。看著凱蒂黯然神傷的樣子,我心中大為不忍,實在搞不懂他們夫婦間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要在中國分手。而且,車和房子都賣了,她回去之後在何處安身呢?

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凱蒂現在怎樣,中文用上了嗎?

§§§2、初出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