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忍痛轉移,以退為進
這也適用於競爭情況下的應急決策。在競爭中,當組織自身的力量在某個領域遠遠弱於競爭對手時,就不能在這個領域內堅持繼續與競爭對手正麵抗衡,否則可能使組織遭到越來越大的損失,甚至一敗塗地。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比較明智的決策,就是果斷地從這個領域中撤出來,把資源轉移到其他較有利的領域裏去,即使會蒙受相當的損失也在所不惜。這看起來是一種消極的退讓,但卻內含著積極進取的意義。這也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道理。
(5)以不變應萬變
以變應變,這是應急決策的常規,而以不變應變,則是應急決策的特例。當事態的發展趨向還不明朗,貿然決策風險很大時,當事態尚在急劇變化,估計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有利的轉折時,采取不變的策略,暫時保持原有的狀態不變,可能是最好的應變辦法。但是,領導者決不能把不變決策理解為可以放鬆對事態發展的觀察,忽視對事態變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相反,要抓緊有限的時間,密切注意事態的發展,組織必要的力量多方麵收集事態發展信息並認真地加以研究,以求及早洞察事態的發展趨向,使決策不致拖延過久而貽誤時機。同時,還應加緊做好應付多種事態可能變化的準備,以便待事態發展明朗化時,能立即采取相應的對策。
3.應急準備
盡管應急決策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但決不是說,它可以僅靠領導者臨時的靈機一動。應急決策的正確性,主要地不是靠領導者的靈感,而是靠平時的大量應急準備工作,做到有備無患。
(1)注意平時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領導者要勤奮學習,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比較正確的理解意外的、突發性的事件。領導者還要經常注意總結自己的日常經驗,並且重視各種案例的學習。經驗積累多了,各種案例都熟悉了,在進行應急決策時,就可以觸類旁通,有所借鑒。
(2)要有充分的信息儲備和靈敏的信息反饋
領導者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論怎樣豐富,畢竟是有限的。而應急決策的緊迫性,又不允許領導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去詳細收集有關的情報和資料。因此,領導者在平時就要重視加強和健全情報機構,經常收集和整理有關的情報資料,具有充足的信息儲備。這樣,在進行應急決策時就可隨時從信息庫調用一些資料。而為了減少風險,及時糾正決策以及決策實施中的誤差,盡可能縮小由此造成的損失,靈敏的信息反饋是十分必要的。
(3)注重保持必要的機動力量和創造緊急動員的條件
要能及時地妥善處理意外的突發性事件,領導者應該保持一支必要的機動力量作為後備,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和流動資金等。否則一旦有突發事件就無法調動必要的力量執行應急決策。這支機動的後備人力在平時就加強訓練,各種物資設備都要配備、維護好,做到常備不懈,這樣一旦有需要,就拉得出,用得上。總之,“寧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領導者平時還要注意培養幾個相互熟悉、配合默契的高級顧問或參謀,以備緊急時谘詢。
三、現場決策藝術
現場決策,既是整個領導決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又是領導活動中常見的一種決策方式。現場決策是指領導親自深入現場,對某種事件、問題、方案當場作出決定,以推進工作的進程。現場決策具有經驗性、靈活性、時效性和複雜性等特征。
在現實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領導進行現場決策的,隻有當領導者對遇到的問題真正了如指掌,而且下屬無法解決,自己又能解決時,這種決策方式是有效且必要的。
1.現場決策的適用範圍
(1)當各種突發性的意外問題發生時,領導者可以親臨現場,妥善指揮處理各種善後事宜。
(2)當下屬成員各行其是,不能形成集體決議時,領導可以作出決斷。
(3)對那些當斷不斷,久拖不決的事情,領導者應親自出馬快刀斬亂麻。
(4)領導者負責的專項事務,需要領導者現場決策指導。
(5)領導者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失誤,引起了不良後果,仍需領導者出麵挽回影響。
(6)對要解決的問題,情況不太明了,條件不太成熟,需要領導者到現場去邊觀察邊研究邊解決。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現場決策的範圍遠不止這幾方麵,至於哪些問題適合現場決策,哪些問題不適合現場決策,應根據問題的性質、發生的情境、下屬人員的素質和領導自身能力等因素來靈活確定。
2.現場決策的缺陷
(1)一切問題由領導者決斷解決,下屬得不到解決問題的鍛煉機會,影響下屬實際能力的提高。
(2)領導者處處現場決斷,會增加下屬的依賴性,往往遇到問題、矛盾就上交,額外增加領導的負擔。
(3)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采取現場決斷,缺乏充分論證和分析,很容易產生失誤。因此,領導者不僅要善於大膽地進行現場決策,而且也要謹慎行事。
3.現場決策的原則
現場決策作為領導者的一種決策藝術,要正確運用,充分發揮其功能,必須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1)把現場決策與培養下屬結合起來
領導在做現場決策時,先不要忙於下達指示,提出解決問題的答案,而要善於引導、啟發下屬自己去分析、思考這些問題,使他們在下次遇到同類問題時能自行解決。
(2)力戒戴有色眼鏡,避免感情用事
領導者現場決策存在不少即興因素,受個人情緒的影響是很大的。在精神愉快時,或遇到了感興趣的問題時,就有可能信口開河,隨意點頭、決斷;在心情不好時,或遇到了討厭的問題,可能聽不進逆耳之言。因此,領導者要盡力排除非理性思考,不要把個人感情帶到現場決策中去。
(3)要實事求是,不怕丟麵子
領導者對現場中的問題不一定都有能力立即決斷解決,尤其是對那些不宜現場決斷解決的複雜的重大問題,應持慎重態度,不要為了麵子,輕率地硬行現場決策。
(4)要創造和利用現場決策的民主氣氛,盡可能地集思廣益。
要堅持“群言堂”,不要“一言堂”。對較重大問題的決斷,要堅持科學態度,要按科學決策的程序處理。
4.現場決策的程序
有效地進行現場決策,應該要遵循程序。我們認為,現場決策的一般程序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是比較合適的:
(1)聽取彙報。聽取彙報是領導者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領導者進行現場決策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聽取彙報,能使領導者盡快掌握與現場對象有關信息資料,進入角色,解決問題。聽取彙報,是一種雙邊互動行為。在“聽”的過程中,領導者一要集中精力,二要虛心聆聽,三要及時反饋。領導者善於通過傾聽而了解、把握現場對象的本質。在聽取彙報後,有必要的話,領導者還應該進行座談考察,對現場彙報反映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討論,以收集各種意見和建議,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和依據。
(2)共商對策。共商對策就是發動現有的全部智力水平,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領導者在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時,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揚民主,讓現場決策人員獻計獻策。
(3)兌現落實。這是現場決策的收尾環節,也是領導者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的必要措施,必須抓緊、抓好。首先要實行現場決策解決問題責任製。其次,領導者還必須隨時檢查現場決策的執行,查看落實情況,並對完成不良的情況加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