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道教研究的基本原則(2 / 2)

“修為五鬥米道。及魯在漢中,因其民信行修業,遂增飾之。”魚豢與劉艾,年代較早、聞見較切,所述應較寫《後漢書》的範曄可信。

至於“鬼道”,則為張魯母親所持之術,其母為劉璋所殺。張魯當然也可能繼承了一部分鬼道,但範曄說“魯遂據漢,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則是不確的。天師道之領袖自然稱為師,其道或采用了一部分鬼道,然絕不可能就是鬼道,因張魯之母亦隻是“兼挾鬼道”而已。由此可見《後漢書·張魯傳》對天師道之敘述本極淩亂,把天師道、五鬥米道、鬼道混為一談。範曄本人或許並不十分了解天師道之曆史,但我們運用《後漢書》時難道可以不小心嗎?

弄清楚天師道是在發展中逐步吸收五鬥米道與鬼道的情形以後,我們才能了解天師道本無拜鬥之信仰,亦無斬鬼領神之術法,更不行三官手書(詳後)。天師道本身,既已非“米”,當然也就非“巫”,且其教義教法與一切巫術均可說是關係甚淺的。可是曆來講道教史,於此罕能辨析,多隻是從五鬥講天師道的星鬥信仰,從鬼道講其斬鬼劾召,從三官手書講其拜奏章表而已。如此雲雲,就南北朝之道教史來說,固不能說它全屬無稽,但以為漢代天師道即是如此,便大謬了。天師道早期經典《想爾》所描述的天師道教義就與目前大家對道教的認識很有距離。

例如黃釗主編的《道家思想史綱》第十三章說:漢末的神仙信仰和堪輿、建除、胎息、變化、風角、遁甲、七政、六日七分、逢占等“荒誕的迷信加上兩漢的讖緯和神仙黃老的妄說,構成了漢末道教信仰的基礎”。由這個荒誕的基礎看,道教當然是荒誕的。然而,以《想爾》來看,那就隻顯得這些編者的認識太荒誕。因為《老子想爾》既無風角、遁甲、逢占、變化,也不講堪輿、建除、胎息養身,更與黃帝無關,它隻是說:人若效法自然清靜之道,便能像道一樣久長。這樣的天師道,當然也有它作為宗教的神秘麵,但與讖緯迷信及漢末之各種方術巫法,實在是不太相幹的。為避免犯和孟德斯鳩一樣的錯,嘲笑某宗教荒誕,而其實隻是表現了自己的荒唐與無知,我們實有必要仔細來瞧瞧早期天師道主要經典《想爾》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