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富國安民(2 / 2)

侯王,人身之主也,若能守此先天一氣,不以為小,則身中萬事萬物自賓服矣。夫萬物皆歸於人身,譬猶天下皆歸於道,川穀皆歸於海,豈不大哉?

以侯王為身中主宰,與第二十九章說“天之有天下,猶人之有身也”,或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注雲“人主,心也”相似,都徑以國為身。第三十一章注又說:“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民安國富須求戰,戰罷方能見聖人。”觀天明五賊,既是觀天之日月星及五行變化,也是觀身中五賊;察地則是觀國家。而這些又都不是分立的,說身即國,說國即身,如第十八章“國家昏亂有忠臣”,注雲:“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國家昏亂有忠臣也。”第三十九章“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注雲:

“人有五髒,共於一腹,故坤為腹,地得一以寧也。心為神主,萬法皆生,神得一以靈也。萬物得一以生也,然後功成名遂,與天地合其德……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也。”凡此等等,通言治身如治國,治國即治身。治身治國,其道之所以相同,則是因為身即是國、國即是身,兩者完全類化。

在鄧錡的論述中,我們會發現他與馬鈺一樣,經常談到“富國安民”,又說要觀天明五賊,察地以安民。這些語詞與觀念,都表示它們曾受到《陰符經》的影響。事實上早期道教《老子河上公注》《太平經》身國如一的身體觀,也是經《陰符經》之發揚才更廣泛獲得認同的。

《陰符經》李筌本分其書為上中下三部分,即所謂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國安民演法章、強兵戰勝演術章,各有讚語雲:“天道應運,陰陽至神,察其機要,存亡在身”,“天地萬物,陰陽四時,更相為盜,貴合天機”,“絕利一源,三思反複,徇物之機,生死在目”。治身、理國、用兵,被此書統合為一理,所以說: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注:“奸火喻人之性,木國喻人之身,使人治國安身。而今奸火不發,然後修身煉行以成聖人。”身國一體,是至為明顯的。疏中更引用《列子》說的一個寓言,謂“齊有國氏,大富,雲吾善為盜矣”,進而主張:“萬物盜天地以生成,國氏盜萬物以資身。”國氏既是一個人,也是國。身國一體,沒有比這裏說得更清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