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那些“憤怒”的事兒(2 / 2)

那麼,路怒症是病嗎?世界各地對路怒症又是怎麼看的?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世界如此美好,你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可是,有些人一開車,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隻要出現“看不慣”或者是“被欺負”的現象,馬上就會“有仇必報”,殊不知,衝動是魔鬼。孟天覺得,“路怒症”就像過敏、打噴嚏一樣,應該盡量去避免,當然在無法避免的時候,還可以選擇吃藥。在美國,“路怒”一旦被引發,37%可能會導致槍擊事件,換句話說,危險駕駛會讓人丟失性命。有調查表明,2009-2013年,美國一共有1554人在公路暴怒交通事件中喪生。在這期間,美國的“路怒”謀殺案件有200多起,“路怒”傷害事件大約是1.2萬起,基本每天都有一個人因為“路怒”而死去。為了遏製“路怒”事件,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州出台了相關法律,明令禁止激進型駕駛行為。一旦犯下兩次,就會被判有罪,最長入獄時間是4年,最高罰款為1萬美元。在英國,“路怒”也是非常嚴重的,雖然英國人以紳士自居。有數據顯示,85%的英國司機承認,在駕駛時,他們會表現得很暴躁,尤其是他們受到別人的惡語相向,或者是強行超車時。因此,交管部門規定,為了杜絕帶有攻擊性的駕駛行為,警察可以對不顧他人駕駛安全的司機處以100英鎊以上的罰款,甚至更多。吳雨翔說,“重罰之下,不敢再怒”。在德國,刑事訴訟法有明文規定,道路交通中有侮辱行為的,會根據情況不同進行相應的罰款。收入越高的人,罰款越多,最高限額為3萬歐元,屢教不改的,將會麵臨刑拘。對於“路怒”事件中的髒話行為,罰款金額介於250~600歐元;不雅動作的罰款金額介於150~300歐元;要是對警察不敬,可能會為自己帶來800歐元的罰單。在德國西南部一個叫艾爾菲的地區,曾經有一位大叔因為對交通不滿而感到憤怒,從而製造了762起路怒案件,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在俄羅斯,車速大多比較快,交通事故的數量也是居高不下。其中,由於路怒症引發的混戰,更是數不勝數。很多俄羅斯司機給人的感覺是“生死看得比較淡,不服就來戰”。在印度,高速公路和普通車道幾乎是難以區分的,因為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汽車。

據說,幾乎每天都有1000萬輛機動車行駛在新德裏街頭。路上花的時間越長,人就越容易動怒,慢慢升級成吵架、打架。來自澳大利亞的安龍說,政府針對“路怒症”的高發地點做了警示牌,以提醒司機朋友小心駕駛,警惕“路怒”。在澳大利亞,不管是普通事故,還是由於路怒症引發的事故,都會被罰款300澳元。在新南威爾士,如果一個司機千方百計地追趕另一個司機,並對其恐嚇,就會被界定為“掠奪性駕駛”,除了麵臨最長5年的監禁外,還會麵臨10萬澳元的罰款。中國嘉賓劉芸覺得,人的情緒是由一些習慣養成的,如果每天上車就罵人,慢慢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中國,“路怒症”也被稱為“開鬥氣車”,強行變道、強行超車、違法占道、違法搶行、態度惡劣等,都屬於交通違法行為。中科院曾在北京、上海、廣州隨機對900位司機做過調查,其中有35%的司機承認自己有“路怒症”。可見,“路怒症”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大部分都是影響極其惡劣的,輕者影響大家的情緒,重者會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世界青年“說”世界

沒有路名的哥斯達黎加

在哥斯達黎加,是沒有路名的。他們的地址一般是以建築物進行區分的,例如教堂、公園。穆雷表示,他家的地址是這樣的:聖何塞的教堂往北150米,往右拐,你會看到一個公園,繼續往前走200米,往左100米之後,在馬路的右邊有一座綠色的房子,園子裏還有條狗。主持人彭宇調侃道,如果一個人去了哥斯達黎加,真的是要寫一篇作文才足夠。地名太長了,想找到什麼地方都是不容易的。既然哥斯達黎加介紹一個地址時這麼有趣,那麼我們不得不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在哥斯達黎加有郵局嗎?答案當然是“有”,隻不過郵件上的地址,也都是像剛剛提到的一樣,很長很長。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某家人的房子外麵塗的油漆換了顏色,那麼之前的所有地址都需要修改,甚至郵件寄出了,也無法找到收件人。這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