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附錄 校長常用管理理念(9)(2 / 3)

在師資上,區政府擬將原來的民辦C中學全體師資轉到A中學。C中學的師資是原來該區的市重點高中的初中部老師集體轉製而來的,與其他高中與初中分離時各初中老師分散化不同,該學校初中部教師集體相對保持穩定。由於C中學教育質量不錯,因此成為區政府在師資上的首選。

招生前的緊迫形勢。2005年5月,初中招生工作即將開始,在學生正式填初中學生誌願表開始之前,各民辦學校已經開始了有關招生宣傳工作,各個小學畢業生及其家長都在考慮今後初中的選擇。民辦學校收費高,但相對教育質量較好,何去何從?成為困擾家長的一道難題。附屬小學的家長亦然,都在考慮今後的學校選擇,許多家長都在打聽民辦學校的招生情況,並帶領孩子參加一些民辦學校的谘詢和對學生的考查。

而此時C中學的校長更為焦急,該校長目前被政府安排籌建A中學並可能任A校校長,因為新的A中學也麵臨著如何招收到一些優秀生源的問題,特別是A學校由於區政府主要領導出差而遲遲沒有宣布正式成立,附屬小學的學生家長隻是聽說將成立這所新的中學。

時機不等人,看著學生即將開始選擇學校,5月中旬的一天,該校長與附屬小學聯係後,特地前往附屬小學的家長會場,通過廣播介紹A中學的發展構想,並向每個家長發放了特地印製的即將成立的A中學的宣傳畫冊,該畫冊描繪了A中學未來的發展前途,C中學以往的辦學成就,以及政府與該大學聯合辦學方式等。廣播宣傳之後,校長還與家長們進行交流,回答了家長的問題。

該校長麵臨招生的嚴峻形勢,積極主動進行招生宣傳,反映了學校之間競爭的激烈和校長的積極營銷努力。

3.積極調整學校戰略

在學校得到社會評價的信息後是否及時采取措施,是一個學校市場反應能力的表現。及時把握時機,積極製定計劃,才能使獲得的信息實現價值最大化,達到提升學校的目的。

一是調整方向,對於學校改革和發展的目標進行重新考慮,按照社會的需求調整發展的方向;二是調整計劃,對於發展的重點、方式進行調整,適應新的形勢;三是調整機製,檢查學校在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方麵的運行效率,以便更好地使市場信息轉變為學校新的發展機會和動力:四是調整結構,按照新的目標和計劃調整資源配置和組織結構,快速實現效能的提高;五是調整心態,因為環境的變化將會給學校帶來新的考驗或新的發展機遇,學校都需要建立新的心態適應挑戰和保持優勢。

校長任期製不是借口

有人說,現在的校長之所以難成為教育家,是因為我們的校長管理製度有問題。經常性的調動,使得我們的校長不可能像那些已成為教育家的校長一樣,在一個學校一呆就是十幾年或幾十年,像蘇霍姆林斯基之千帕夫雷什中學一樣。

所以,現在的校長,沒多少經驗的積累、理性的感悟,也就成不了家。

真是這樣的嗎?

我們先來聽一位校長的說法:

也許是因為生性木訥,我32歲做副校長,36歲做校長,前後在兩個學校呆過,做一把手校長也有14年了,但是每當我工作中做出一點成績,學校的形象得到一些提升的時候,我卻常問自己:“你還有新招嗎?是否黔驢技窮了?如果工作沒新招了,趁人們對你還沒來得及討厭,激流勇退,見好就收吧!”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倒是有些羨慕那些早已作古但已成為大家的校長們了。他們所處的那個年代,信息傳播的速度是以年來計算的。他們工作中有了一點經驗感悟能細細地加以品味,慢慢地付諸實踐,從而形成理論,寫成文章,然後再傳播。那年代媒體不發達,彼此間不能交流,任何一點創新對於沒悟及的同行來講,都是非常可貴的。人們常常彼此穿梭來往,互相取經,路途再遙遠,哪怕要花十天半月的,也非到西天取經不可。越是遙不可及,名望也常越大。如今情況不同了,如果說人們對於教育信息的更新過去是以年月為單位的話,現在是以天、以分、以秒為單位的了。校長是如此,校長所領導的老師也是如此。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校長每天、每月、每年說著同樣的話,傳播著相同的信息而能領導一個學校前行,他的教師們卻能接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