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結合育人需要,各類活動貫穿德育
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培養,促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為此,我校團委、學生會十分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堅持開展傳統性、實踐性教育,組織學生觀看教育片,參加校級籃球賽、拔河比賽、文藝晚會,到外地參觀學習,充分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做好事,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崗位學雷鋒等,收到較好效果。學生通過參加活動,不但豐富課外生活,增長了才幹,培養了好思想,還湧現了一大批好作品。學生服裝製作獲省一等獎;在參加市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有31位同學的文章在省、市、縣的報刊、雜誌上發表。
4.結合校園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也是對學生進行無聲的教育。實踐證明,優美的校園環境,對陶冶學生情操,規範學生行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功能。我校總麵積84000多平方米,曾先後投入大筆資金,全麵進行了校園環境建設。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我校還注重校園綠化建設,建設綠地、假山、噴水池、花榭平台、花壇綠籬,使校園一年四季花香不絕,綠意盎然。與此同時,我們在校園醒目的地方掛上校風、教風、學風詞,自製《職中是我家,文明禮貌靠大家》、《校園是我家,綠化、美化、淨化靠大家》的宣傳標語牌分掛校園各處;購置65幅名人畫像和200條名人語錄,分掛在教學樓、圖書館及各班教室。各班教室還統一掛上國旗,以陶冶學生文明及進步;購置了40多個果皮箱放置在各教室邊及校園各個角落。整潔、文明的校園和濃厚的校園文化給學生以“滋潤細無聲”的教育,收到顯著效果。
以上是我校幾年來德育工作的點滴體會,成績是肯定的,但與兄弟學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們決心繼續努力,將德育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師德是教育之魂——師德教風演講稿
我曾在教育雜誌上看到過一個普通教師留下的師德格言:“你是一個好教師嗎?聽聽學生們怎麼說吧!”
2003年4月,中國最著名的大學,複旦大學研究生院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調查發現,師德教風是學生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傑出教授的首要標準。
複旦大學的校園bbs上有的學生坦誠地道出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須有高尚的師德教風,而不是世俗的成功。”
我們知道聲名赫赫的高等學府複旦大學不乏有在社會上有一定名聲的教授。某教授雖然平時在校外活動頻頻,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頗有名氣,但是得票率卻極低,因為“他的課雖然講得好,但是卻經常被手機聲打斷,他的考試雖然要求不是最嚴格的,但是他忘記了我們是抱著渴求知識的心態坐在講台下的。”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這樣說。
這次評選給天下所有的教師都提了個醒,師德教風仍然是教師們最重要的品德。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是社會道德傳統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教師不僅把前人長期積累起來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把前人確定的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教師還是社會道德新風尚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正是由一批進步教師在反封建的鬥爭中首先提倡新道德的。可見,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轉變具有促進作用。
前不久,有一位學者被邀請去講課。講課前,他先向學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說,現代社會最缺乏的是什麼?”
台下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成一片:“缺德!”
這位學者頓時淚流滿麵……
據有關部門不久前進行的民意調查,教師在所調查的二十一種全民所有製的行業中,被認為是社會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說,其職業道德狀況是最好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否就沒有問題了呢?有,而且相當普遍,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曾經被人們稱之為“最後一片淨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麼幹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