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維的話人人都樂意聽。
不管是領導對部下,
還是下屬對上司,
乃至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彼此說上幾句恭維話,
往往會讓對方心情愉悅,
贏得相互信任和好感,
並能從中受到鼓勵和鞭策。
因此懂得適當恭維,
既是一種紳士風度,
又是一種健康心態,
還是擴大人際關係的有效辦法。
當然恭維必須適度,
過度恭維便有溜須拍馬之嫌。
一年輕書生被任命為知縣,去向老師辭行,老師問道:“年紀輕輕便做了知縣,你有何準備?”書生答道:“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見人便可送上一頂。”老師一聽,很不高興地勸誡道:“年輕人為官要正直,怎能來這一套喲?”書生說:“老師想想,當今世上之人,有幾個人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呢?”老師一聽轉怒為喜,還送了書生一些禮物。書生從老師家裏出來自言自語道:“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子,還沒到任,就送出去一頂了。”
把“不”說得比“是”動聽
生活中經常遇到,
他人向你提出幫助的要求。
有些要求能夠實現,
我們就應去幫一幫。
有些要求是不能辦到的,
如果直接說“不”,
很有可能傷害對方的感情。
如果運用含蓄委婉的方法,
既可緩解直接拒絕而帶來的尷尬,
又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達到適度得體,餘味無窮的效果。
當別人有求於你時,
即使你不能幫助對方,
也要禮貌委婉地拒絕,
要保全對方的麵子,
千萬不要盛氣淩人,態度傲慢,
不要因為我們的不慎傷害對方的自尊。
啟功先生成為“國寶”級書法大師後,向他求字、求教的人絡繹不絕,成天敲門聲不斷,他自嘲說:“我已成了動物園裏供人參觀的國寶熊貓了!”一次,啟功先生患了重感冒,怕有人敲門,便在一張白紙上寫了這樣一句話:“熊貓病了,謝絕參觀;如敲門窗,罰款一元。”凡來此欲敲門敲窗者,看了後都忍俊不禁,隻好自覺地回去,另擇日子再來。
、語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陸隴其
第16天
千萬不要“潑冷水”
每一個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勵,
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要真切地關心他人,
多與對方交流溝通,
把愛與溫暖傳遞給對方,
不要給他人潑冷水,
不要因為我們的打擊,
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特別是父母對孩子,
領導對下屬,
更應該記住這一點。
哪怕孩子的夢想再可笑,
下屬的工作再不行。
我們要相信:
有了我們熱情的鼓勵與信任,
他們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鼓勵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別人。——馬克?吐溫
一位母親在廚房洗碗,她聽到小孩在後院玩耍的聲音,便對他喊道:“你在外麵幹啥呀?”小孩用稚嫩的聲音回答說:“我要跳到月球上去!”母親沒有給孩子潑冷水,而是對外麵的孩子很詼諧地說:“上了月球,可別忘記回來哦!”這個小孩後來成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第17天
讓別人有講話的機會
總有這樣一些人,
自己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輪到別人說話的時候,
卻不給任何機會,
或毫不在意,置之不理,
或打斷話頭,隨便插嘴,
讓他人的觀點不能交流,
讓他人的意見不能聽取。
給別人留下講話機會,
既是對他人應有的尊重,
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
都有生動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