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
不要用冷眼看待一切
現實中有很多人,
因為一些挫折和不如意,
便帶著一顆冰冷的心,
把人生看得很糟很透,
把他人看得很差很壞,
把人世間的一切看得很淡很淡。
其實萬物並不平凡,
都有其閃光所在。
人生並不暗淡,
快樂隨時相伴。
世界並不全是灰色調,
陽光明媚皓月當空抬頭可見。
人與人之間並不都是猜忌與無情,
信任善良熱情每時每刻都在彰顯。
隻要我們少些冷眼,
少些尖酸與刻薄,
世間的一切都會變得無限美好。
一商人,人到中年,事業連續受挫,情緒十分低落,便決定把全家遷到另一座城市。當他們搬到另一城市的第一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商人正為沒有買蠟燭犯愁時,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商人很不情願地打開門,門口站著一個小女孩,她怯怯地問:“叔叔有蠟燭嗎?”商人氣不打一處來,大吼一聲:“沒有。”並用力把門關上了。就在商人滿腹牢騷的時候,敲門聲又響起了,打開門,門口站著的依然是那個小女孩,小女孩手裏捧著兩支蠟燭,說:“叔叔,奶奶說樓下新來了鄰居,可能沒有蠟燭,要我拿兩支給你們。”商人眼眶濕潤了,此時他不知說什麼才好。
文明究竟是什麼?當然是指人們努力要脫離原來冷淡的、漠不關心的孤立狀態,而求改善。——法狄曼
第12天
學會委婉地表達
人人都有愛麵子的心理,
都有喜歡聽好話的習慣。
在表達我們的觀點和主張,
特別是表達一些反對意見時,
一根腸子直到底,
他人既感到不愉快,
又收不到預期效果,
還有可能招來忌恨和報複。
如果心直口不快,
如果含蓄闡釋委婉表達,
既能維護他人的顏麵,
又能讓人愉快地接受,
還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們應把委婉表達,
錘煉成一種處世的藝術。
蘇丹夢見自己的牙齒掉光了,天亮後他找來智者為其解夢,智者說:“陛下,每掉一顆牙,你就要失去一個親人。”蘇丹大怒,令人將智者拉下斬首。又叫來另一智者,另一智者說:“陛下,這是一個吉祥的夢,意味著你比你的親人都長壽。”蘇丹叫侍從賞他一座城池。侍從大惑不解,問這位智者:“你說的跟第一位說的是一個意思,為什麼一個掉頭,一個受賞?”智者說:“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是由表達方式決定的。
一個能說會道的政客,絕對頂得上一支訓練精良的軍隊。——拿破侖
第13天
拒絕是一門棘手的藝術,
拒絕也是一種令人傳誦的美德。
拒絕時髦,是為追求個性的張揚,
拒絕熱鬧,是為追求寧靜的生活,
拒絕誘惑,是為了追求道德的傳承。
生活中的一些人,
他們礙於情麵而吞吞吐吐,
他們抗不住欲望而半推半就,
他們怕傷害別人而一味地傷害著自己。
他們不明白,
不拒絕未必是善事,
拒絕也未必不是好事。
那些在適當時候有勇氣拒絕的人,
人生會灑脫而自尊,
人格才會完美而無瑕。
有一個人長期生活在痛苦中不得解脫,便找一禪師參禪。禪師雙手合十,閉目不言,讓他自己頓悟。第一天禪師問他悟到了什麼,他說不知道,禪師便舉起戒尺打了他一下。第二天禪師又問他悟到了什麼,他仍說不知道,禪師拿起戒尺又打了他一下。第三天,他仍然沒有悟到什麼,當禪師拿著戒尺要落下時,他卻擋住了,禪師便笑道:“你終於悟出了道理,學會了拒絕。”
輕信和軟心腸其實常常是束縛老實人的枷鎖。——培根
第14天
適當恭維出奇效
十句好話能成事,
一句壞話事難成。
禮多人不怪,
高帽子誰都喜歡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