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春之4月——要敢於亮醜(1)(2 / 3)

一對夫婦婚後多年沒有小孩,兩人感到寂寞,便養了一條德國牧羊犬。他們精心喂養,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牧羊犬也時時刻刻忠於主人。當牧羊犬八歲的時候,夫婦倆喜得貴子,對孩子寵愛有加。牧羊犬慢慢地感受到主人對它的冷落。一天,夫婦倆將孩子放在搖籃裏睡覺,然後到田間勞作。中途,男主人回到房間看小孩睡得怎樣。當他走到門口時,卻看到牧羊犬滿嘴是血站在門口,得意地搖著尾巴。震怒之下,男主人拿起手裏的刀將其殺死。當他衝進孩子房間,看到孩子安然無恙,而地上有一條長蛇,已經被咬死,這一下他全明白了,是他冤殺了牧羊犬。

人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克製自己本能的衝動。——約翰遜

第5天

助人者助己

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每一個人都應盡力去幫助別人,

盡力幫助別人,

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

幫助別人有可能要付出很多,

但是這種付出既表達了我們的善良,

又把人間的友誼與博愛傳承,

有時還會收到數倍於付出的回報。

隻要有可以幫助別人的地方,

哪怕再困難,

我們也要不厭其煩,

要盡全力把自己的愛心奉獻出來。

因為在前進的道路上,

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

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按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即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小戰士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泥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我們每個人都該盡我們的可能去幫助每一個人。——巴爾紮克

第6天

吝嗇是一種病

吝嗇是一種不受人歡迎的心理病,

吝嗇是一種道德缺失的慢性病。

人一旦患上了這種病,

就會心胸狹窄,頭腦閉塞,

就會自私冷漠,殘酷無情,

就會思想僵化,麻木不仁,

就會沒有同情心,

就會缺乏社會責任感。

這種病一旦病入膏肓,

就沒有任何親情、友情,

眼裏就隻有金錢和財產。

他寧可喪失倫理道義和情感,

也不會伸手去援助任何人。

這種人就等於判了死刑,

徒有一具軀殼存在,

他的靈魂早已沒有了,

每個人都應努力去掉這種頑疾。

春天來臨,桃花盛開,群蜂飛舞。桃花姑娘都慷慨地為蜜蜂獻上了最好的花蜜,作為對它們授粉的酬謝。隻有一朵桃花清高而孤傲,吝嗇而自私,它厭惡蜜蜂飛到它的花蕊中來,更不想給蜜蜂一點兒蜜。一旦有蜜蜂要靠近它,它便大聲嗬斥:“離我遠點兒,你們這群討厭的家夥!別想從我這兒得到一丁點兒什麼!”它的冷酷與吝嗇,讓所有蜜蜂都敬而遠之。春天過去了,其他桃花都結出了果實,而這朵吝嗇的桃花卻早已化作了春泥。

第7天

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人是在不斷的變化與發展,

所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更不能以貌取人。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鬥量。

美麗的白天鵝是從醜小鴨變來的,

華爾街衣著華麗的都是上班的工作人員,

那些穿著隨便的大多是持股的大老板。

一個人相貌很一般,

他的學識能力也許卓越不凡。

一個人現在很普通,

不一定證明他以後就不能走向偉大;

一個人現在很風光,

也許不久的將來他就會窘迫不堪。

對人對事要從本質上分析,

否則就會鑄成一生大錯。

子羽曾是孔子的學生,他第一次去拜見孔子時,孔子見他其貌不揚,認為長相這麼醜的人怎麼會有才華呢?孔子對子羽十分冷漠,不願盡心盡力教他。子羽自己感到沒趣,便退師而自學。子羽靠他的勤奮刻苦,終於學有所成。孔子知道後很後悔,他發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