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池鶴八絕句並序(1 / 3)

“題解”

“池鶴”,即詩人在洛陽履道裏園亭中養的鶴。據說是在蘇州買到的兩隻幼鶴,養在宅第履道裏園中,不時觀鶴吟詩,有關詠鶴詩作多達十餘首,如《池鶴二首》、《感鶴》、《問鶴》、《代鶴答》、《鶴》、《代鶴》、《失鶴》……。

池上有鶴,介然不群,烏、鳶、雞、鵝次第嘲噪,諸禽似有所誚。鶴亦時複一鳴。予非冶長,不通其意,因戲與贈答,以意斟酌之,聊亦自取笑耳。

序寫自己代雞、鳶、烏、鵝與鶴的贈答,因為它們相互譏諷,我不是公冶長,不懂鳥語,隻好以意揣測,姑且自取笑吧。孔子的弟子公冶長懂鳥語。

《池鶴八絕句》係詩人托物言誌的詩作。實際上是以鶴自比,分別通過烏、鳶、雞、鵝與鶴的答難、解嘲,寫鶴的孤芳自賞、卓立不群。

八絕句組詩以寓言的形式表現,另辟蹊徑,別開生麵,是詩歌的一個新的體式、品類。以烏、鳶、雞、鵝喻世俗之輩。

將雞、烏、鳶、鵝同鶴相比並,突出了鶴的堂堂正正、超凡脫俗、卓立不群、潔身自愛的高潔品格。

鶴,種類很多。據說全世界現存鶴類為十五種,我國即有九種,譬如丹頂鶴、白鶴、灰鶴、蓑羽鶴……

人們最喜歡的是丹頂鶴。丹頂鶴,又名為“白鶴”、“仙鶴”、“仙禽”、“仙客”、“九皋禽”等。大型涉禽,體長1200多毫米。體羽主要為白色;頭頂是裸皮豔紅(即“丹頂”);喉、頰、頸部為暗褐色;飛羽黑色,形長而向下彎曲;眼褐色;嘴綠色;腳鉛黑色。鳴聲宏亮,極善飛翔。常在近水淺灘,啄食魚、蟲。尤其丹頂鶴較為罕見,1959年就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禽鳥之一。具有重要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一、雞贈鶴

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不會悠悠時俗士,重君輕我意如何?

二、鶴答雞

爾爭伉儷泥中鬥,吾整羽儀鬆上棲。

不可遣他天下眼,卻輕野鶴重家雞。

《雞贈鶴》四句是雞對鶴說,你知道白露降而一聲驚鳴飛薄雲天,但你的本領少,我具有五種才能啼鳴報曉用處多。但不理解為什麼世俗之人卻重視你而輕視我?“警露”,據說鶴性機警,八月裏知道白露降而驚鳴遷徙,謂之警露。駱賓王《送王明府賦得鶴》、李嶠《鶴》都有“警露”之句。“五德”,五種才能、品德。《韓詩外傳》雲:“夫雞,頭戴冠,文也;足傅距,武也;見敵而鬥,勇也;得食相呼,義也;鳴不失時,信也。”“悠悠”,眾多的樣子。

《鶴答雞》四句是鶴聽了雞所說的回答。鶴說,你們雞為了爭配偶在泥中爭鬥,而我們整裝振威棲息在青鬆之上。這就不可能讓天下人隨意輕視我們而看重你們家雞。伉儷(kànglì):配偶。

由於雞首先向鶴發難,認為自己用處多、才能大,而卻被人輕視,流露出不平之聲。鶴呢,對雞的詰難理直氣壯地回答:你們的營營相爭、渾渾噩噩,怎能比我們的超凡脫俗、堂堂正正。正所謂“鶴立雞群”,連見解都高出一籌!

三、烏贈鶴

與君白黑太分明,縱不相親莫見輕。

我每夜啼君怨別,玉徽琴裏忝同聲。

四、鶴答烏

吾愛棲雲上華表,汝多攫肉下田中。

吾音中羽汝聲角,琴曲雖同調不同。

“玉徽琴裏忝同聲”後原注:“琴曲有《烏夜啼》、《別鶴怨》。”“琴曲雖同調不同”後原注:《別鶴怨》在羽調,《烏夜啼》在角調。

《烏贈鶴》四句是烏雅對鶴說:我與你身上顏色白黑太分明了,縱然互相不親近但也不要相輕。我們每每夜裏啼叫(《烏夜啼》),你怨別(《別鶴怨》),我們的音聲都被模擬入曲,那就應該引以為同調知音了。“玉徽”:古琴用玉塊製成十三個星,嵌在琴槽旁,依距離長短不同,來定音階的高下。“忝(tiǎn)”,謙詞,有慚於、有辱於。

《鶴答烏》四句是鶴對烏的回答。“棲雲”,棲息於雲間。《相鶴經》:“(鶴)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疏。”“華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示道路的木柱。這裏應是橋梁、宮殿或城垣前兼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或屋外華美的飾柱。“攫”,抓取。形容烏性貪婪。“中羽”,合於羽調。第一句寫鶴之高潔;第二句狀烏的貪讒;第三句肯定鶴的鳴叫聲高亢、烏的叫聲低沉;第四句說如同同琴曲一樣,音雖同調卻不同。

《烏贈鶴》,烏對鶴說我與你顏色區別很大,但在琴曲中我們同聲同調,應該是知音。《鶴答烏》則麵對烏的攀附,嚴肅說明彼此的本質不同,既表現了鶴的孤傲不群與潔身自愛,又表示了對烏的嘲諷與輕蔑!“調不同”暗喻與烏情趣、理想都不同。也可以說這是詩人對當時世俗之輩的諷譏和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