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學習需要一直緊抓不放手(2 / 2)

後來他覺得這樣學習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到學校裏拜師學習。一個人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從家裏出來,走在深山丈穀之中,寒冬的大風,吹得他東倒西歪,數尺深的大雪,把腳下的皮膚都凍裂了,鮮血直流,他也沒有知覺。等到了學館,人幾乎凍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動彈,學館中的仆人拿著熱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熱,用被子蓋好,很長時間以後,他才有了知覺,暖和過來。

為了求學,宋濂住在旅館之中,一天隻吃兩頓飯,什麼新鮮的菜、美味的魚肉都沒有,生活十分艱辛。和他一起學習的同學們一個個華服奇麗,戴著有紅色帽纓鑲有珠寶的帽子,腰裏佩著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側戴著香袋,光彩奪目,像神仙下凡一樣,但是宋濂不以為那是什麼快樂,絲毫也沒有羨慕他們,而是穿著自己樸素無華的衣服,不以為低人一等,不卑不亢,照樣刻苦學習,因為學問中有許多足以讓他快樂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根本沒有把吃的不如人、住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這種表麵上的苦當回事。

正是宋濂這種持之以恒、緊抓不放的精神,才成就了他一番事業。

3.順境中更不能放鬆學習

人人都想有順境,但實際上順境不一定總是好事,它常常使人心無鬥誌、進取心盡失,時間久了,順境也就變成了逆境。處於逆境的人都在奮發圖強,如果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勢必會被後來者代替。就算沒有人危及到你的位置,這種鬆垮的態度也注定讓人無所作為。

在人們想象中,封建時代至尊至貴的皇帝,往往是和錦堂金室、歌兒舞女、驕奢淫逸的生活聯係在一起的,很難想象他們之中也有人會過著刻苦的學習生活吧。其實並不全是這樣,清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康熙(愛新覺羅·玄燁)就有別於此。他幼年的時候就刻苦讀書,每日竟達十餘小時之多。及至青年時,經史子集便爛熟於胸中了。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成年以後,在治理國家的實踐中,知道了自然科學的重要,便發奮地學習起自然科學來了。據史書《正歟奉褒》記載:他親自召見外國傳教土中明白自然科學的徐日升、張誠、白進、安多等人,清他們輪流到內廷養心殿講學。講學內容有量法、測算、天文、曆法、物理諸學。就是外出巡視,也邀清張誠等人隨行,於公事之餘,或每日,或間日,至寓外講學。康熙帝虛懷若穀,認真學習,甚至還親自演算,一絲不苟。西人張誠在給自己國家的報告中也說:“每朝四時至內廷侍上,直至日沒時還不準歸寓。每日午前二時間及竿後二時間,在帝側講歐幾裏德幾何學或物理學及天文學等,還有法炮術的實地演習的說明。上甚至有時忘汜用膳……”

康熙帝不隻虛心地向外國傳教士學習,還能禮賢下士向國內許多有學問的人請教。當時出名的數學家陳厚耀,出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梅文鼎,他都多次召見,研討各種學問。他還不恥下問,向梅文鼎請教許多數學、天文學的難題,並認真揣摩,直至達到消化理解、融彙貫通為止。

含辛茹苦的學習生活。使康熙帝的學問廣博,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麵更有造詣。他經常在宮中設立講堂,為王子皇孫們講授幾何學。每遇王子皇孫玩忽學業,他都嚴懲不貸。他還披閱了梅文鼎的許多著作,並提出不少具體意見,使梅文鼎都驚訝他的學問淵深。他還接受數學家陳厚耀的建議,編纂了一本集那個時代數學之大成的百科全書《數理精蘊》,書草成後,他親自審閱,有時已過子夜尚不休息。康熙帝刻苦自勵的學習生活和所達到的知識水平,直接促進了康熙盛世的出現。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必將被放蕩所蒙敝;如果一個人愛好直率而不愛好學習,他將會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個人愛好剛強而不愛好學習,那他可能會被狂妄所蒙蔽。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好多沒學到”,學習是無止境的,你一定不能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