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連的士兵都想往一連調(2 / 3)

解決了士兵的吃肉問題後,開始抓夥食賬目公開。騎兵連收入不算少,除上級下發的軍餉外,還可以賣馬糞,賣半新半舊的馬具,賣吃不完的飼料等,僅賣馬糞一項收入就很可觀。200多匹大馬,幾乎一天就是一大堆馬糞,但曆屆司務長都不把這些錢歸入公賬,而是悄悄分給團長、連長,自己也得到一份。開始兩個月,司務長把馬糞錢加在譚連長的薪金裏,他也不明不白的收下了,後來他查問,司務長才說這是馬糞錢。譚連長說,以後我不收了,把它充進夥食裏,叫大家吃好些。司務長說這是騎兵連的“老規矩”。譚連長告訴司務長:“從我開始破這個規矩,以後不論是馬糞錢、馬具錢、飼料錢,統統歸入公賬,並向士兵們公開,以前的賬目不追究。”這麼一抓,每月多出來的錢真不少,落實到飯菜上很可觀。連隊從來沒有這麼做過,士兵們都很高興。譚連長把騎兵連養羊改善生活和賬目公開的做法向潘司令、蔡團長做了詳細彙報,他們也很高興。潘司令還指示蔡團長到一連考察取經,並把這件事彙報到了省財政廳長毛澤民那裏。毛澤民對全省下了一個訓令:今後黨政軍部門,凡薪金以外的收入都一律交公。訓令下達後,立即遭到一部分軍官的抵製。機槍連連長修陰春公開說:“那些錢用不完的人可以這樣做,如果我們也像他那樣的話,那太太、少爺、小姐吃什麼呢?”這話當然是針對譚慶榮的,譚當時未結婚,沒有家庭負擔。但由於這種做法得到領導支持和士兵擁護,很快就推廣了。賬目公開,經濟民主,改善了生活,改善了官兵關係,促進了連隊正氣上升。

夥食委員會在解決士兵吃肉和賬目公開後,接著又大力抓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過去連隊文化生活缺乏,營房除聽到一些思鄉小曲外,就是打牌、賭錢、吵架聲。士兵一犯紀律,排長就打罵或關禁閉。針對這些情況,夥食委員們先教大家唱歌子。自己不會教就請會唱的士兵出來教,如《鬆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等;還請識字的士兵給大家讀中共辦的《新華日報》,也讀《新疆日報》的文章,講前方抗日勝利的消息。過年過節和冬閑時間,還演些活報劇,如《碼頭工人》《活捉漢奸》等。大家一唱一聽一演,抗日的熱血沸騰起來了,恨不得立即打回東北老家去。他們還舉行籃球、排球、乒乓球活動,士兵的體質也有了增強。連隊有歌有戲有球賽,不但吸引了士兵,也吸引了附近的老百姓。開始老百姓很怕他們,一見當兵的就走得遠遠的,特別是那些年輕姑娘,經過營區時頭都不敢抬,後來慢慢到營區來聽歌看戲看球賽。開始來些男青年,後來男女老少都來了,特別是星期六來得更多。縣城的姑娘也來唱唱跳跳,縣裏的樂隊也來參加伴奏。以後他們幹脆在院子裏搭了個戲台,歌聲、鑼聲一響,老百姓就來了。很緊張的軍民關係逐步搞好了。

接著,譚連長和夥食委員會又想辦法解決治病的問題。當時主要的疾病是“花柳病”,全連患這種病的約40來人,一發病就尿道發炎、化膿,重的還拉血,路也走不成,不能執勤,甚至還要人照料。由於病號多,沒有藥品,連隊負擔很重。譚連長親自到軍需處要了一些藥回來。由於人多藥少,藥品質量不行,解決不了問題。譚連長隻好去找潘司令,通過潘與蘇新貿易公司聯係,從蘇聯進口了一些藥品。夥食委員會把夥食賬算了算,省出一部分錢,加上譚連長的一個月薪金,用來買藥。當時有一種治花柳病的針劑藥叫做“六□六”,潘司令通過蘇新貿易公司買回90多支,全連40來個病號,有的打了2針,有的打了3針,都好了。這件事很快又傳到了其他連,不少花柳病號要到一連來就醫。團長感到很為難,沒有答應。

譚連長和夥食委員們還注意把抗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病號身上。騎兵連兵油子多,平時病號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幾十個,有的是真病,但多數是“思鄉病”,還有人是長期裝病。他們一方麵給那些確實有病的士兵做病號飯,端到床前,送到手上,病號深受感動;另一方麵又發動士兵互相監督。這麼一來,真病的士兵振奮了精神,裝病的兵油子再也裝不下去了,病號明顯地減少。